第一节 定义及特征
一、神经症(Neurosis)的概念历史
㈠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产生期
1769年,苏格兰医生卡伦()首次提出神经症概念,它包括神经系统的各种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㈡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后期,发展期
神经症是一类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性障碍。它是一种心因性障碍。
㈢20世纪下半叶即50-60年代以来,精确期
神经症是一种非器质性精神障碍
你有神经症吗?
神经症筛选表
郑晓边《心理变态与健康》-96
Neurosis
Neurosis 神经官能症
神经症
198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分会制定的分类系统中规定,Neurosis的标准译语是“神经症”,取代“神经官能症”的译法。
二、神经症的定义
㈠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其特征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精神上十分痛苦,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许又新)
㈡神经官能症是由于各种精神因素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过度紧张,致使大脑机能活动暂时失调而造成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张伯源)
㈢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伴有使人精神崩溃的症状和苦恼感觉的顺应不良的行为型式。(陈仲庚)
二、神经症的定义
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CCMD-3)
三、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他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
一般能适应社会,但症状妨碍了患者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迫切要求治疗,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
焦虑情绪
心理上的焦虑体验:紧张、忧虑、担心、精力不集中,呆楞、易激动、失眠、沮丧、抑郁、无精打采。
生理上的焦虑反应: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呼吸加速、出汗、不自主的震颤、尿频、肌肉痉挛、晕厥等。
病人自述:“我忽然很怕人多拥挤……我忽然有种被包围的感觉。我开始心跳加快、浑身出汗、感到恶心、头晕……”
防御性行为
由于疾病的影响,病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受到削弱,对于环境的挑战没有能力做出反应。故多采取逃避、否认等策略。
防御性行为只能暂时缓解焦虑。
神经症病人是固执地照同一个“剧本”演戏的人。
人际关系不协调
由于其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焦虑情绪,导致下述人际冲突:逃避与人交往;过分苛求他人;过分自我中心;行为反复无常。
神经症病人的内心冲突外化为反复无常的行为。
特殊症状
躯体不适感:这种不适感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强迫性观念或行为:无法控制自己反复思考一件事或做出某种行为。
变态心理学之神经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