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头部效应亮眼,新势力保持强势
? 欢迎探索:
行行查(行业数据库):
乐晴智库(深度研报精选):
2019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先后经历政策退补,新冠疫情的冲击,连续两年产量扩张增速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19万辆,低于2018年。
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
头部企业表现亮眼,11月新能源汽车企业前三企业月销量超过2万辆,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和特斯拉中国,销量分别为36070、26015、21604,%,现头部效应。
传统自主车企新能源延续走强,长城汽车、广汽长安继续高增长,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合众、零跑造车新势力保持强势增长。纯电车型多集中在A级车,而插电车型多集中在B级以上,在续航里程等参数上并不占优势。2020年后基于新平台全新打造的新能源车将成为销量主力。预计国内市场合资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将从2018年的4%提升至2025
年的44%,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到700万辆,纯电占比77%。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趋势不改、特斯拉国产化将极大刺激产业链行业的进步。
随着行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均具备全球供应能力。从新能源车产业链方面来看,上游供给(资源)的话语权越高,产业链下游,需求(市场)的话语权越高。对于上、下游,资源供给、整车销量等高频数据分别是核心变量。中游制造环节(部件/制造/产品)处于微笑曲线中间,本质上为加工属性,因此成本控制能力为核心竞争要素,企业竞争壁垒来自原材料掌控能力及技术迭代速度。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驱动力正在多维度向好,新能源汽车to C端的起量即将到来。
整车厂层面,有望实现份额提升的头部企业包括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等。零部件层面,特斯拉供应链和海外供应链企业具有先发优势,国内对应企业如拓普集团、中鼎股份、宁德时代、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杉杉股份、璞泰来、新宙邦、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财务方面,目前典型的新能源汽车厂商普遍存在盈利能力不足、现金流短缺、资产质量较差的问题;产品方面,比亚迪/蔚来/特斯拉从中高端车型向低价车型延伸,北汽低端车型销量占比下降,逐步向中端市场转型。如果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将影响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而零部件企业由于相对弱势的话语权,或将承担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压力。
从新能源车设备方面来看,
新能源车发展趋势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