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计算
道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
已知资料
(辆/日,%)
初始年交通组成表
交通组成
(辆/日)
解放CA10B
187
解放CA390
252
东风EQ140
513
黄河JN150
404
黄河JN253
399
长征XD980
136
日野ZM440
255
日野KB222
128
太拖拉138
50
轴重小于25kN的车辆
2735
交通量年增长率
%
交通量计算
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采用小客车为折算标准车型。。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
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明
小客车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 t 的货车
中型车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 t~≤7t的货车
大型车
载质量>7 t~1 4 t 的货车
拖挂车
载质量>1 4 t 的货车
所以初始年交通量:
=(187+252+513)×+(404+399+136+128+50)×+255×+2735=7162(辆/日)
公路等级确定
根据《标准》,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 0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 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标准》,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 辆。
初步假设为二级公路,则远景设计规划年限为15年,远景设计规划年限交通量==12740(辆/日)≤15000(辆/日)
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仍然在双车道二级公路所能适应交通量范围内,所以拟定该公路为双车道二级集散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
公路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
该路段为集散公路,交通量较小,沿线地形不够平缓,故设计速度选用60km/h,服务水平为三级。。
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表
指标名称
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
双车道二级公路
设计车速(km/h)
60
服务水平
三级
净空高度(m)
5
车道宽度(m)
右侧硬路肩宽度
一般值
最小值
土路肩宽度(m)
一般值
最小值
路基宽度(m)
一般值
最小值
停车视距(m)
75
最大超高值(%)
8
圆曲线最小半径(m)
一般值
200
极限值
125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路拱≤%
1500
路拱>%
1900
最大纵坡(%)
6
最小纵坡(%)
最小坡长(m)
150
最大坡长(m)
纵坡坡度
3%
1200
4%
1000
5%
800
6%
600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凸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值
2000
极限值
1400
凹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值
1500
极限值
100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50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50
汽车荷载等级
公路—Ⅱ级
选线原则
路线方案的选择首先考虑能否在国家、省公路网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即是否能够满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的要求和长远利益。
对于集散二级公路,主要功能是连接城市和其附近的城镇,所以走向比较自由,尽量离人聚居地近些,但又不能穿过。技术指标达到规范要求即可,应着重减少对沿线居民的影响和对环境、经济的破坏,在此前提下尽量减小工程造价。
本路段的地形是以丘陵为主,绝对高度不超过180m,且最大相对高度小于100m,属于微丘地形,地质条件良好。而本路段除了居民区、农田地势较为平缓外,大部分的丘陵坡度较大。但由于技术指标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可沿山脚布线,尽量少跨农田。
路线方案拟定与比选
根据以上原则,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详细研究,综合考虑,现提出以下两个路线方案。
方案A:该路线方案全长约1240m,有两个交点,两交点处转角同向,小桥一座。其充分利用沿线地形,与地形相适应,基本上是沿山脚前行。在尽量少占房屋的前提下,从居住地旁穿过,方便当地居民出行,占用了部分农田和池塘。其设置的平曲线线性技术指标均符合标准。
方案B:该方案路线全长约1100m,较短,只有一个交点,技术指标较高,与高压线保持了适当的距离。该方案穿过了两个较高的山脊,若不设置隧道,则挖
路线设计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