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庐高级中学 王蕊
将 进 酒
李白
相关背景
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此时李白距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阳山居为课,三人常登高宴饮,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的悲愤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如何体现“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白头——悲时光——悲功业
悲:
内容:
手法:
情感:
黄河之水好似从天而降,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直奔到东海不复回环。高堂上对着镜子悲叹,早上乌黑的白发到了晚上竟变得雪白。
排比、夸张、比兴(解释)
悲叹青春易逝,人生易老——怀才不遇、功业未成
气势磅礴、雄壮
体会“欢”与“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内容
手法
感情
体现了什么思想?
哪一个字语气最强烈?体现的性格特点?
哪一个字明确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及时行乐、乐观自信——怀才不遇、苦闷失意
畅饮之乐、宴席之乐、会友之乐
夸张、用典(《箜篌引》)
乐中藏愁
及时行乐;
“必”;自信、不恋富贵
“且”;及时行乐是对愁的发泄,自我安慰
“愤”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愤
千金散尽还复来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特质?思考诗人真的愿意“长醉不醒”吗?
2、何为寂寞?你认为李白是“圣贤”还是“饮者”?“皆”“惟”体现什么样的情绪?
对权贵生活的蔑视;这是一种仕途失意 、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被世人冷落;既是“寂寞的圣贤”,又是留名的“饮者”,不甘与不平
愤愤不平
愤愤不平
歌的内容
“愤”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愤
陈王即曹植,是一位风流倜傥、年少有才的贵公子兼诗人。典出曹植《名都篇》,描写了曹植与游侠少年行猎归来,欢宴于平乐观的场面,其中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曹植用这快意一时的享乐来平息他因受到猜忌“怀抱利器无所施”所产生的痛苦与愤懑。李白用曹植一掷千金买酒取醉的豪情来安慰自己,感到自己和他有相通之处。
此典的作用是:
以陈王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 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狂
如何体现诗人的“狂放”?
1、酒酣上头,反客为主,表现了李白天真直率、纵情任性甚至狂放的性格。
2、“五花马”“千金裘”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体现李白的鄙视之情,是狂放的一种体现。
如何理解“万古愁”?
愁
“万古愁”,不仅仅是李白,在历史中也大有 “寂寞的圣贤”在。换句话说,怀才不遇,是封建时代多数才人的共同命运,所以说是“万古愁”。
悲叹时光
及时行乐
愤慨不平
狂放不羁
万古愁
此诗情感的特点?
此诗情感悲与乐交替转换,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富有张力和感染力。
怀才不遇
苦闷失意
对现实不满、鄙视
以乐写悲
(悲却不消极)
从初唐到盛唐,是封建社会比较解放的时代, 知识分子十分活跃,大多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李白更是如此。可是随着统治阶级日趋腐朽, 布衣参政的可能性则越来越小,而李白作为盛唐时代长成的士人,他的胸襟气度受了时代影响,因之他的理想与自信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李白曾一度被唐玄宗召人长安,但只被看作是点缀升平的词臣,不久又被谗放归。长安之行打掉了李白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此时他的痛苦与忧愤,比起以前的怀才不遇的悲叹来要深广和复杂多了,其中包含对统治集团的绝望,和既不肯与之同流合污,也不愿独善其身的复杂情感。这首诗正是这种复杂感情的集中反映。
结合背景再次理解这首诗
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
10.8 将进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