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恢复与营造
——温州三垟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The Restoration and creation of Wetland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anyang Wetland Park in Wenzhou
撰文/图片提供 关来法
摘要:本文结合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公园的工程设计实例,从植物群落与动物栖息地的生态营建、游憩活动系统的统筹以及地域特征的景观表达三个方面来论述了湿地的恢复与营造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现状用地分析图
温州生态园地处温州大都市区的核心部位,由大罗山与三垟湿地组成,总面积约为125平方公里。三垟湿地生态园的的北端,与大罗山相连,内部水网密布,由160余座岛屿组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总面积为11、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约占区域总面积的70、9%,水域面积为3、32平方公里,占29、1%,平均水深3、4m,水位相对较稳定。根据《Ramsar公约》,三垟湿地属于M型湿地系统,为内陆永久性河流湿地,具有温州地区独特的水网湿地景观特征,就是温州城郊难得的水生生物群落聚集斑块,对温州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三垟湿地区域位置图
温州就是瓯越文化的发祥地,就是充满文化气息的历史古城。随着现代温州的崛起,富庶的温州人对人与自然的与谐相处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开发三垟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就是温州人所急切盼望的。三垟湿地水网密布,古时有“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的优美描述,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却也让设计师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恢复昔日三垟湿地“烟水无际、鸥鹭翔集”的大泽气象,营造未来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应明显、人与自然与谐共存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研究与探索答案的过程。
经过数轮实地考察,我们认为植物群落与动物栖息地的生态营建、游憩活动系统的统筹以及地域特征的景观表达就是三垟湿地公园规划的核心所在。
分区规划图
景观轴线分析及空间结构规划图
首先就是植物群落与动物栖息地的生态营造。由于经过常年的农业开发,三垟湿地植被现状极为单一,几乎全部就是温州名产——瓯柑果林,这种单一的植被给三垟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本次规划设计应用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理论,大量引入乡土的湿生、中生植物种类,进行认为辅助下的湿地自然修复,完善其生态结构,建立稳定高效、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在邻水区域配植大面积湿生草本植物群落与湿生乔灌木群落;在陆地上则配植类群多样、层次丰富的中生植物群落,形成水、湿地、草地、丛生植物等多种生境类型。
道路交通规划图
其次就是游憩
活动系统的统筹。因为三垟湿地水系交错,水绕岛间,风光秀眉,并且有一定的动植物资源,因此在游憩项目开发过程中,以回归自然、体验生态、品味地方风俗为主要旅游特色,并尽可能地依托自然生态环境,避免动植物生境受到破坏。在游憩系统的统筹上,就是以“一带”(“一脉五珠”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区带。)、“一环”(贯穿整个湿地公园的休闲大环路。)、“两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
核”(湿地内两个核心保护区域——上河头生态保护区、底上池生态保护区。)为骨架,以“休”湿地公园鸟瞰图
(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旅游购物、休闲会务、休疗养等为项目主体。)、“游”
(
湿地的恢复与营造——温州三垟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