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仪式感,扣好人生第一粒信念扣子
【摘要】少先队仪式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创造良好的仪式感对少先队员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福建省多所小学的少先队仪式教育现状,反思了当前少先队仪式教育缺失的内涵,并以扣好人生第一粒信念扣子为目标,提出了改善少先队仪式教育的三点建议。
【关键词】少先队仪式感仪式教育信念
一、少先队仪式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一)少先队仪式
关于少先队仪式,段镇先生认为:“少先队仪式是由少先队的各级队伍、队旗、队礼、队歌、鼓号与呼号等六个要素串连成一套系列化与程式化的模式,在队的重大集会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举行,是少先队组织特有的一种集体礼仪。”[1]“少年儿童组织的仪式和标志往往较为系统、庄严和独特,反映少年儿童组织的信念、行为准则和行事模式。”[2]根据举行少先队仪式的目的与性质,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仪式化、礼仪、典礼性仪式、庆祝性仪式。仪式化主要指具有仪式意味的动作或行为,例如,少先队升旗仪式、队会仪式、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少先队队干部佩戴队干部标识、集体唱队歌、宣誓、呼号等行为;礼仪主要指少先队队礼,是少先队队员身份和素养的体现,用于少先队员见到师长的日常行为,也用在少先队集体正式场合。典礼性仪式指大型群体间的互动性、政治性活动,如少先队
入队仪式、检阅仪式、少代会的开幕式及闭幕式等。庆祝性仪式是以庆祝为主要目的而展开的仪式,具有表彰性、娱乐性、竞技性等特征,如少先队庆功庆典、少先队组织的竞技比赛、少先队组织的颁奖仪式等。[3]因此,少先队入队仪式、队会仪式、少先队检阅仪式、少先队升旗仪式、队干部就职仪式等各种仪式具有导向性、教育性、感染性和规范性。
(二)少先队仪式教育
少先队仪式教育即通过仪式引导、规范、感化少先队员的行为、思想,促进少先队员的成长。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理解:第一是认知维度,包括教育和引导少先队员体会少先队仪式的内涵和价值,让队员们铭记和遵守开展少先队仪式的规范和要求等;第二是情感态度维度,指通过少先队的仪式提升少先队员身份认同感的教育。具体而言,包括学校和少先队工作者通过少先队仪式对少先队员进行思想意识、组织行为等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以明确和增进少先队员对组织和身份的认同。第三是信仰维度,少先队仪式教育的根本旨趣在发挥潜藏的信念意识,帮助少先队队员认同主导的人生信念,学会建构自己的信念系统。
二、少先队仪式教育的现状及调查结论
本文就少先队仪式教育问题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获得大量翔实数据,在此基础上探讨少先队仪式教育的现状,寻求少先队仪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本调查问卷分为少先队员层面和少先队辅导员层面。调查面向福建省
10余所小学,收回少先队员层面有效问卷6721份,少先队辅导员层面有效问卷121份。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少先队仪式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少先队员对少先队仪式的喜爱程度参差不齐
调查显示,各学校少先队仪式较丰富,且基本上能保证一周一次队课。少先队员参加最多的有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入队仪式、儿童节活动、毕业典礼等,大部分少先队员表示印象最深的是入队仪式,较不喜欢的仪式有10岁生日会、队干部就职仪式。有少部分少先队员表示不喜欢任何仪式,他们认为自己在仪式中仅仅是一名观众,没有受到重视,没有收获,也没有趣味
提升仪式感,扣好人生第一粒信念扣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