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类功放实验报告.docx模拟功放组装调试报告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要求
1基本要求
第二章、框图分析
第三章、电路原理分析
1电路部分
2电源部分
第四章、安装与调试
2调试
第五章、问题分析及实验内容与结果
1问题及分析
5. 2实验内容及结果 第六章、实验小结
第七章、附录
附录1电路仿真原理图
附录2遇见的名词解释
第八章、参考文献
一、 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要求
.完成电路图的选择、安装和调试
.完成原理图的分析
.得出实验结果并对主要问题进行解决
1. 2基本要求
.掌握焊接调试的一般方法
.尽可能的提高输出功率和效率
.尽可能的减小失真度
二、 框图分析
8 Q喇叭
负载
三、电路原理分析
:
1)、输入级:核心电路是由两支BC559 (由A733代替)组成差分放大电路,起到克服零 吧点漂移的作用,22k接地电阻是三极管的偏置电路,它的大小决定了整个电路的输入电 阻,相对于主电路而言,主要是为基极提供偏流,以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并起 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决定了差分电路的共 模抑制比和本级的静态工作电流,可以由下式进行估算(两管值): VCC/8. 2K=20/8. 2=2. 4MA„。经过输入级放大的电流在流经Ik可调电阻时产生的电压信号直 接输送到下一级。luf电容是整个电路的输入电容,其容量的大小和制造材料对音质的影 响很大。
2)、电压放大级:本机使用一只二极管BD139,采用共射放大电路,还采用了自举电路。 自举电路也叫升压电路,利用自举升压二极管,自举升压电容等电子元件,使电容放电电压 和电源电压叠加,。山100UF 电容和两个1. 5K电阻的分压电路组成。100P的小电容是做频率补偿用的,容量要尽可能的 小,如果没有高频自激,可以不用。本级的静态电流可以山下式进行估算:VCC/
(1. 5k+l. 5k) =6. 8MA„
3) 、输出级:在原理图的上部的两只MJE2955 (由B834代替)和周边的元件组成了单端纯 甲类放大电路,下半部分以两只MJE2955为核心组成了大电流恒流源电路。其恒流电流值就 是输出级的静态电流。可以根据下式估算:0. 65/0. 47*3=0. 46A ( )。
4) 、扬声器阻抗补偿电路:因为扬声器是感性负载,为了使放大器的负载接近纯电阻,在 功放的输出端对地一般都有电阻和电容串联的补偿电路,其电阻的阻值和扬声器的标称阻抗 相当。
5) 、正是由于电路简洁,所以音质几乎就是由原器件的特性所决定的。由于电路的发热量
较高,要求元件的可靠性一定要高,电阻一律选用1/2W的金属膜电阻,所用电容山于用量 较少,一定要选用精品。只要原器件的质量和焊接技术能够保证,整机的调试十分简单,通 电前先把1K的可调电阻置于中间位置,在通电以后,调整该电阻使输出端对地电位尽量接 近0V即可,其余都由电路和原器件保证。
首先我们通过变压器把220v交流电转变成15v的交流电,然后通过整流把交流电压变成 单方向的脉动电压,再用滤波电容尽可能的去除脉动电压的交流成分。
在设计电源的过程中,有几点值得参考:
1) 整流时应该采用桥式整流。(桥式整流整流效率高,稳定性好。)
2) 滤波采用大容量的电解电容是必要的,它能够储存足够的电能来满足在音乐短时尖峰 信号出现时对电量的要求,使电路不致产生削波失真。
3) 为防止大容量滤波电容存有一定感抗而妨碍某些高频成分的滤波,可在滤波电容旁 边并联一些容量递减的电解电容,并在最后并联一个高频小电容,进一步改善滤波的效果。
:
在布线时,如果布线设计不合理或组合安装不当,即使采用了优质的元器件,同样会产 生严重的噪声,使音质变劣。
功放电路的噪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放大电路自身的内部噪声,通常只能选择低噪声 的元器件加以克服;二是与放大电路本身无关,从外部混入的噪声,这种噪声与布线有密切 的关系。
在布线时,以下几点原则可供参考:
布线时,输入端与输出端的元器件应该尽量远离。
输入端与输出端的信号线不能靠近,更不可平行,否则可能会引起电路工作不稳定甚 至自激。
多级电路应该按信号流程逐级排列,不能相互交叉,以免引起有害耦合和相互干扰。
电感元件注意它们之间的互感作用。
地线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以免因地线环流产生噪声干扰。
在高频电路中,要采用大面积包围式地线方式,这样能有效防止电路自激,
甲类功放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