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井下防爆电器检查标准
隔爆结合面 1、隔爆结合面(Ⅰ类)的最大间隙、直径差或最小有效长度(宽 度)必须符合表 1 的规定,但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 长度须不小于 25mm。 表1 Ⅰ类外壳隔爆结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
与外壳容积 V(cm3)对应的最大间隙 V≤100 030 040 050 V>100 — 040 050
接合面宽度 L (mm) 平面接合面和止口 接合面 6≤L<125 125≤L<25 25≤L 操纵杆和轴 6≤L<125 125≤L<25 25≤L 带滑动轴承的转轴 6≤L<125 125≤L<25 25≤L<40 40≤L 带滚动轴承的转轴 6≤L<125 125≤L<25 25≤L
030 040 050 030 040 050 060 0450 060 0750
— 040 050 — 040 050 060 — 060 0750
1)对于操纵、轴和转轴,其间隙是指最大的直径差; 2)如果操纵杆或轴的走私超过了表现所规定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 度,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操纵杆或轴的直径,但不必大于 25mm; 3)如果转轴的直径大于表 1 所规定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带有 滑动轴承的隔爆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当转轴直径不大于 25mm 时, 应不小于转轴直径; 当转轴直径大于 25mm 时, 应不小于 25mm。
2、如果接合面被紧固螺栓孔或类似物的孔分隔,则孔与外壳内 外侧间的距离最大值 1 应满足;1)当 L<125mm 时,1≥6mm;2)当 125mm≤L≤25mm 时,1≥8mm;3)当 L≥25mm 时,1≥9mm。 3、隔爆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 生摩擦。用圆筒隔爆接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不少于 0750mm;用滚动轴承结构时,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须不大于表 1 所规定的轴承盖允许最大间隙的 2/3。 4、隔爆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 Ra 不大于 603μm;操纵杆的表面 粗糙度 Ra 不大于 32μm。 5、隔爆结合面的法兰减薄厚度,应不大于原设计规定的维修余 量。 6、隔爆结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将其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 的凸起部分磨平后,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A隔爆面上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 1mm,深度不大于 2mm 的砂 眼,在 40,25,15mm 宽的隔爆面上,每 1cm2 范围内不超过 5 个;10mm 宽的隔爆面上不得超过 2 个。 B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不大于 05mm,其长度应保证剩 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不小于规定长度的 2/3。 7、隔爆接合面不得有锈蚀及油漆,应涂防锈油或磷化处理。如 有锈迹,用棉纱檫净后,留有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 觉者仍算合格。对无意造成的油漆,其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 1/8 仍算合格。涂防锈油时,应在隔爆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
为不完好; 油不得干硬, 油中不得有机械性杂物或其他颗粒状杂物 (油 脏为不完好) 。 凡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项者均为失爆。 隔爆外壳与隔爆腔 8、防爆外壳变形长度不得超过 50mm,凸凹深度不
井下防爆电器检查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