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补贴措施的贸易效应.doc反补贴措施的贸易效应
反补贴措施的贸易效应
[摘要]利用1991—2009年的统计数据,以1993—2007年间 立案的188起国际反补贴案件为研究对象,运用GMM(广义距)方法对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反补贴对被诉国具有一 定的贸易限制效应;反补贴会导致涉案产品的进口从被诉国转移到非 被诉国,这种贸易转移效应会部分削弱反补贴措施的保护效果。
[关键词]反补贴;贸易限制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2-2880(2011)03-0023-03
作者简介:孙铭,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商学院讲师, 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一、引言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历来是各国习惯采用的三种主要贸易 救济措施。长期以来,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得到了世贸组 织的认可,成为维护“公平贸易”的最主要武器,是各国使用频率最 高的贸易救济措施。但自从1995年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 (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简称《SCM 协定》)生效以来,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提起反补贴调查并采取反补贴 措施的情况越来越多。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保 护主义有重新抬头的迹象,世界各国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反补贴 逐渐成为新的热点。
图1列出了 1993—2009年间立案的国际反补贴案件数量变化。 WTO成立之后,反补贴案件数有所下降。但自1996开始,反补贴案 件数逐年上升,并于1999年到达顶峰,高达41起。其后反补贴案件 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然而,2005—2009年间,案件数又逐年上升。 相对于世界上各国进行立案的反倾销案件而言,反补贴的案件虽然比
较少,但是该救济措施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贸易效应,以及程度有多 大,仍然值得研究。
图11993—2009年国际反补贴案件数量的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 WTO 和 Global Countervailing Duties Database 提供的数据整理。二、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反补贴问题的研究从未间断,但反补贴的贸易效应 问题较少受到关注。从现有的国外研究来看,有一些学者对反补贴的 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Yu-Ter Wang(2005)等学者对反补贴的贸 易限制效应持否定观点。与此相反,Gallaway (1999)和Jones (2006) 分别利用CGE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和CBS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模型认为反补贴是限制贸易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研究 方面,目前只有少数学者对反补贴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如 邹琪等(2006)的研究认为反补贴会给社会经济福利造成损失。鉴于反 补贴具有和反倾销类似的歧视性,在对反补贴贸易效应进行研究时可 以借鉴反倾销的研究方法。如Neils and Kate (2006)以1990—2000 年世界各国对墨西哥进行反倾销的面板数据为例,得出结论:对发展 中国家征收反倾销税的申诉国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但存在贸易限制 效应。Prusa(1999)利用美国1980—1994年对外反补贴数据,证明美 国的反倾销措施从很大程度上扭曲了
反补贴措施的贸易效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