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联读法”探索.doc古诗词教学“联读法”探索
作者:
刘恒全
作者简介:
刘恒全,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教师,二级教师(江 苏宿迁223800) o
原文出处: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南京)2018年第20186期第
34-36 页
内容提要:
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初 中古诗词教学陷入应试化的误区,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教 学中合理运用同主题作品联读、同诗人作品联读、同题材 作品联读、同写法作品联读等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期刊名称:《初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2018年10期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联读法/语文核心素养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史浩瀚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画卷中
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
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并在附录中为初中生推荐背诵优秀古诗词40 篇。这些古诗词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习古诗 词有助于学生接受古代优秀文化的感染熏陶,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生命体验,发展 语文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却陷入了以应试为导向的误区:朗 读、翻译诗词,按命题要求进行默写填空训练,进行机械的赏析训练......如何改善上 述现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运用联读法,能优化古诗词教 学,让古诗词教学真正地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什么是古诗词教学联读法?依据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在《联读扩展,拓宽视野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20 )》中对”联读”的定义,我们认为古诗词 教学中的联读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从某首古诗词拓展开去,把具有一定相同因素 的课内或课外的古诗词联结起来进行阅读的一种教学设计手法或教学设计思路。一 般而言,可以有以下几种设计思路。
一、同主题作品联读
”诗言志,歌咏言”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发”。古人进行诗词创 作的目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抱负,表明自己对某事件的态度等。因此,古 诗词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作者的情感,与诗词作者在情感上产生 共鸣。同主题作品联读,就是在教学某首古诗词时,将主题与之相同或相近的古诗 词联结起来进行阅读。
初中阶段古诗词的主题主要有思乡怀人、难舍别离、歌咏抱负、热爱自然、归 隐田园、忧国忧民等类型。以"思乡怀人"主题为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王建的《十五夜望月》、韦应物的《闻雁》、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等诗词。如果教师能改变传统的按教材编排的顺序教学,在课堂上 将同主题的诗词串联起来进行”联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在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抒发的思乡之情后,
笔者询问学生体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他们还知道哪些。学生立刻想起了小学阶段学 习的李白的《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王维的《九月九曰忆山东兄弟》等。在 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笔者投影岀初中教材中的同主题诗词——王建的《十五夜望 月》、韦应物的《闻雁》,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谁家”和”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等句发现这两
古诗词教学“联读法”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