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生产技术2.docx陶瓷生产技术
.干燥的定义
■粘土的干燥敏感性
■干燥的原理
■干燥的过程
■干燥技术及干燥制度
1、干燥定义
使含水物料(如湿坯、原料、泥浆等)中的液体水汽化而排除的过程,称为干燥。
完成干燥过程的机械设备,称干燥器。
一般:人们把采用热物理方法去湿的过程称为“干燥”,其特征是采用加热、降温、 减压或其它能量传递的方式使物料中的湿分产生挥发、冷凝、升华等相变过程与物体分 离以达到去湿目的。
为什么要干燥?
对于陶瓷坯体而言,干燥的主要目的在于:
提高生坯强度,便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提高釉浆的吸附能力;
使坯体具有较小的入窑水分,提高烧成速度,减少能耗;
—提高产品的质量
知识延伸:干燥的地位与作用
干燥利于产品的储藏、运输和使用;
干燥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价值、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
发达国家的干燥的能耗占工业能耗的14%,有些行业的干燥能耗甚至占到生产总耗能的35%;
我国2001年干燥设备制造业创17亿元的产值(相当于1986年的24倍),出口总值达2000万元 人民币。
2、 粘土的干燥敏感性
■粘土的干燥敏感性是指粘土原料或制品在干燥收缩阶段出现裂纹的倾向性。
■干燥敏感性高的粘土即使低速干燥也极易出现裂纹,反之,即使快速干燥时也不一定出现裂纹。
■粘土的干燥敏感性主要取决于粘土本身的组成、结构、及其有关的因素,如矿物组成、颗粒组成、 可塑性、干燥收缩以及干燥后的机械强度等。
■干燥敏感性的表示方法:
■普遍使用的是契日斯基德干燥敏感系数:
. K= (Wi-W2) /W2
K干燥敏感系数,Wi试样成型时的绝对水分,W2试样停止收缩时的临界绝对水分;
■低干燥敏感性的粘土 ,如高岭石为主的高岭土;
■中干燥敏感性的粘土 ,如水云母类矿物为主的粘土
■高干燥敏感性的粘土 K>,如蒙脱石和多水高岭矿物为主的粘土
3、 干燥原理
■坯体与水分结合形式,
■物料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
■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
■是分析和改进干燥器的理论依据。
坯体中的水分
■坯体中所含的水分有物理水和化学水两大类。
■化学水在坯体组成中与其他成分互相化合不能在干燥过程中排出。
■干燥过程只涉及物理水。物理水又分为自由水和大气吸附水两种。
坯体中的水的类型
自由水(机械水游离水):分布在颗粒之间和毛细管中,结合松驰,较易排除。
物理化学结合水(吸附水):附着于颗粒表面,其数量与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关,并有一定的平 衡关系,即随周围介质条件可逆性地变化。
化学结合水:包含在矿物的分子结构中,结合牢固,排除时需要较大能量。
自由水
■自由水存在于坯体的大毛细管内,与坯体结合松弛。坯体中自由水的蒸发就像自由液面上水的蒸 发一样,坯体表面水蒸汽的分压力,等于其表面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
■坯体中自由水排出时,物料的颗粒彼此靠扰,因而发生体积收缩,故自由水又称为收缩水。
・ 大气吸附水是存在于坯体微毛细管( um)内及胶体颗粒表面的水,与坯体结合比较 牢固(属物理化学作用),因此当大气吸附水排出时,坯体表面水蒸汽的分压力将小于坯体表面 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在干燥过程中当坯体表面水蒸汽分压力等于周围
陶瓷生产技术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