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剧中的善恶是非] 生活中的是非善恶.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历史剧中的善恶是非] 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一、历史剧有没有标准  黄艾禾:  今天谈的话题是“历史剧中的善恶是非”。选择这个话题,原因有两个。第一,现在历史剧比较兴旺,在电视节目中占到最少百分之四十,大家搞历史剧的爱好更大。第二,历史剧在价值判定上、在文化观念上前进得极少。而在电视剧中的是非判定对一般观众来讲影响是很大的。比如很媚俗的东西,做起来仿佛漫不经心,但观众在哈哈笑的时候就接收了它。
  刘扬体:
  是这么。观众对历史剧,不会管你是戏说还是不戏说,她往往是把它看成历史来看的。我认为对于古典名著来讲,我们的改编要慎重。不过改编既然是二度创作,就不可能不用当代人的眼光去对你所选定的那段历史做新的审美评价。时代感当然不是要把古人或古典题材加以当代化——让古人说当代语言、做当代事,不是这个意思。当代意识也不是要把传统文化加以当代化——这么的话,历史的真相就没有了。假如没有历史真相这个前提,历史的深度从何而来呢?反过来,完全躺在历史的真实上,那么这个深度感又会是漂浮的、虚假的,甚至是很苍白的、无聊的。这就要求艺术家去发觉历史里面含有永久价值的东西,或是和今天的当代意识相沟通、相一致的东西。我以为创作最少应该遵照三个美学标准:是历史观是“英雄史观”还是“非英雄史观”:过去我们说的是“人民群众是发明历史的英雄”,实际上做的却往往是把英雄人物神化了,把领袖人物神话了。反过来,我们又不能漠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仿佛历史就是帝王将相推进的。二是不要曲解、夸大、缩小历史尺度。现在有些“戏说”的形式是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另外有些重大题材时而去正面表现领袖人物的作用时,还没有找准历史的尺度。像电视剧《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弄成半人、半妖、半神、半仙,而且动不动就是杀头的场面。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出于历史的需要还是审美的需要?这就关系到要提出的第三个标准:人文精神。像《三国演义》把“义”提升到那样的高度,其实“义”能够使人变得很高尚,也能够把人变得很卑污。要用今天的眼光把对“义”的评价传输出来。另外历史中有很多反讽的一面,“戏说”在这一点上是有价值的,但对于历史观不能随便戏说,要尊重历史的整体性。
  二、以大家心胸把握历史
  郝 建:
  刘老师说的怎样把握整体和直观,我以为很有意思。
  刘扬体:
  实际上,历史尺度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志,以历史的整体性为内涵。用狭隘眼光看历史是不行的,更不用说你是去戏弄历史。所谓“历史是严厉的”,它是整体的严厉。这指的是历史是个多面体,现有光明,也有黑暗,现有新生,也有腐朽,现有前进的东西,也有倒退的东西。但这不意味着这两方面永远是相互包容的,也不意味着这两方面全部是平分秋色。有些作品值得称赞是因为它有意无意地表现了历史中的辩证法。“戏说”类,包含刘墉,往往是发展了人物的个性和不一样于正史的一面,反而招人看,这点上符合了艺术创作的规律。
  童道明:
  战争是有正义非正义之分的 但作为战争本身就是杀人。这是历史的真实。因此我认为《秦颂》在表现历史真实这一点上是相当棒的。战争的成功是血腥的代价。历史学家讲的真实是“荆轲刺秦王”“图穷匕首现”,但更给我震撼的是可能史书上找不到的嬴政说的“扫除燕国,人畜不留”。电影最终,高渐离说未来历史上要写上一笔:嬴政登基之日,有些人攻击过她。嬴政说:历史是

[历史剧中的善恶是非] 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3-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