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巷:梦化橘林] 陆巷古村
陆巷,在旅游手册上你大约难以找到它的名字。但有心的人总会发觉,《橘子红了》里周迅和黄磊相逢的那条狭窄小巷,她们追赶着风筝在一大片迎风起舞的芦苇丛中,她们的暧昧感情在夕阳的橘林中如迷雾蔓延……围墙,二楼的阳台,半人高的门槛,深不可测的巷子,迷宫般的橘林……全部的一切全部好像是梦幻之地、冷酷仙境,不过那种揪心的情绪却让人欲罢不能,真切地想去感受那片境地。
小巷:女人的暧昧印痕
陆巷虽名为巷,实际上却是一座延伸在太湖中的半岛。每日渔民往来,靠渔产为生;秋天的时候满山的橘子林全部结了橘子,熟了以后红成一片;每家门前全部有几棵橘子树,家家连在一起,棵棵橘树便连成了密集的橘子林……当《橘子红了》、《红粉》、《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城之春》等电影、电视将它的生活展现在大家眼前时,这座原本一般的小岛,便以它的独特风景一夜成名。
街巷的两侧是高得让人头晕的院墙或亮着昏黄灯光的小店。村中那条仅容4人并肩而行的小巷叫紫石街。路面由长达6尺的花岗岩砌成,几百年来的雨水冲洗和人来人往,泛着幽幽的光芒。两侧开着三三两两的杂货店、面点作坊或小酒馆。
在某一条巷子的尽头,经常会发觉用石板围起来的一塘水。听说这是古代女子洗衣服的地方,还有衣服甩在洗衣石上的印痕呢。总以为陆巷和女人有着某种暧昧不清的关系。这里的女人就围着这一塘水,过着她们平淡的日子。在一个宅子里,一个老太太坐在屋檐下的木头椅子上,专注地剪着一个圆形的纸片,上面写有一个“福”字,听说这是一个民俗用具,用来祭拜先人的。
在一家卖蒸糕的小铺前停了下来,雪白整齐的蒸糕正要被炖到蒸笼里去,糕面上印着“福禄寿喜”的字样,一副民间小吃土生土长的模样让我们不由停下了脚步,饶有爱好的看着老板娘正在另一张桌子前赶着下一锅蒸糕,揉搓完了面粉,又开始调豆沙馅。买了一个刚出炉的尝尝,果然不但仅有卖相,吃到嘴里也是松软可口,香甜糯牙!
王鏊故宅:幸存的大户院落和电影布景
陆巷的宅子往往迂回曲折,为多进院落。高大的围墙形成的天井,框住了一方小小的天。人在这么的环境里是多么的孱弱,尤其是女人,不论是秀禾还是大太太。
顺着这些石板路走着走着就走进了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家宅。它在陆巷算是最奢华的大户人家院落,一楼的客厅粱上雕着细致的花纹,书房桌上放满了文房四宝,散发着墨香,正对着一扇邻院的窗户,推开窗户,满院的花香又被风吹送进来。遥想当年,主人吟诗作画得累了,便推开窗,让鸟语花香扑面而来,也算是写意人生了。只可惜书房和客厅全部是男人的世界,女大家只能低头垂手的走过,小心翼翼的遵照一切准则。而二楼的阳台和闺房才是真正属于女大家的,没嫁人的小姐必需足不出户的待到嫁为人妻,天天在阳台上绣绣女红,打发无边的寂寞光阴。
今天的二楼,有些房间已经空了,窗口舍不得去推,因为被蜘蛛结了完整的网,在阳光下宛如金丝一样的发亮。墙上还有文化大革命时期留下的快要掉落尽颜色的墙画、宣语,红色的毛主席头像还依稀可辨。幔帘的这一边,是平静却空无一人的红木桌椅,落了灰的青瓷茶碗,即使旧却仍然可见奢华,那一边早已是今非昔比、人去楼空的凄凉景象。好像能够看见的是《橘子红了》里的那些片段,秀禾带着哀伤的神情,穿着宽大精美的裙,在这里踱着步,有她在的地方,就有一个揪心的震撼和吸引。
[陆巷:梦化橘林] 陆巷古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