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冰山标准”下的《桥边的老人》-冰山标准.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冰山标准”下的《桥边的老人》|冰山标准

  1932年,海明威在她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了著名的“冰山标准”。她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就能够了,水下的部分应该经过文本的提醒让读者去想象补充。她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她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二者是详细可见的,以后二者则是寓于前二者之中的。
  无法勾勒出“外貌”的老人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她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她的家乡,提到它,老人便快乐起来,微笑了。
  她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她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和那副钢丝边眼镜,……
  她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
  ……她木然地说,……
  搜罗《桥边的老人》里面“直接”写到老人,就是上面的这些句子。毫无疑问,“老人”是《桥边的老人》里的主角。但这个主角是啥模样,我们确实说不清楚。因为,她只是露出水面的部分“冰山”。
  我们只知道她“戴钢丝边眼镜”、“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老人的外貌是“模糊”的:
  她只是“累”,只是“走不动”,只是“疲惫不堪”……
  我们无法窥见她,也只是看到她偶然“露出笑容”,和“茫然”、“木然”……
  我们也根本不知道老人姓甚名谁,“老人”,就是她的“名字”,这里,“老人”成了一个“符号”。
  她是在那一场战争中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和全部人的一个“代表”,战争让全部的人全部没了姓名。可不,《桥边的老人》中出现的“人”,她们只是叫着“男人、女人和孩子”、“部分士兵”、“农夫们”等等,包含“我”眼中的“敌人”,老人口中的“上尉”,何曾有名函?这就跟老人曾经照料的动物全部只是叫着“山羊”、“猫”、“鸽子”一样,“人”就是她们的“共名”。战争,让全部的人失去了“身份”。
  而《桥边的老人》正是写了这么的一场战争。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这么一位不知是谁的老人,在“路旁”,一直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还在原处”……“一直坐在那里”……“最终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她没有向“大车、小车、男人、女人和小孩在涌过桥去”……
  她太日常、太一般了:
  “没家”――孤独;
  “七十六岁了”――年迈;
  “政治跟我不相干”――“单纯”。
  这里的“政治”,该是当初西班牙内战,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军之间的鏖战。
  老人似乎并不理会这些,她似乎和世无争,她并没有把自己摆在二者之间的任何一方。她只是“强调”,“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那时我在照看动物”、“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老人甚至也不愿离开“她的家乡”,她说“我是最终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不过,她“只好把它们撇下了”。
  然而,战争并没有因为她的孤独、年迈、“单纯”,而“善待”她,她就这么被无故的、无情的、无奈的“卷入”到战争之中,战争带给了老人巨大的痛苦。
  老人和桥
  文章这么写“桥”的:“河上搭一座浮桥”、“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探对岸的桥头堡……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我凝视

“冰山标准”下的《桥边的老人》-冰山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