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9—20099)
一、现状分析
目前,学校教师队伍及校本教研的具体状况如下: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年龄结构正逐渐老化(实际年龄是不大的,但是基于我校这样的性质)。近年来,在主要学科,如小学语文、数学等引进年轻教师力度不够,故而教师年龄正趋35岁以上。小学部目前30周岁以下的老师为7人;40周岁以下教师为4人;40周岁以上老师达到11人。
2、教师尽管相对稳定,但是近年来流动有一定。存在的问题是流出的老师正是一些年富力强且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在学校里得到培养,具备一定水平后往外校流动。
3、拔尖教师比例不高。在教师队伍中,我们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成长比较快,但是各门学科之间发展不够平衡,暂露头角的教师在学科中尚未起到“专业引领”,或单独承担某一方面工作任务的作用
4、教师学历、职称。据统计,教师中,目前还没有小中高职称的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共为11人,占整个小学部教师比例的55%,学历方面,目前本科学历教师有10人,仅占整个教师比例的48%,中师毕业的教师有12人,占52%。
5、教师队伍中,全部是本地教师。应该说,教师队伍是比较稳定的。
6、教师敬业精神强,团结一致,执行工作任务比较彻底。师德师风方面都有良好的信誉。
(二)校本教研方面
1、经过几年的磨砺,小学部较好地形成了教科研氛围,教师参与教研意识比较强,能主动或较好地完成承担的教科研任务。
2、各个学科也涌现出一些核心人物,如思品、科学等过去相对薄弱的学科,如今在市、地层面上都有个别突出的老师。
3、在活动的组织安排上,形成了良好的操作经验、模式,教学学习的机会多,基于学校的活动密度大,形式也比较广泛。
4、教科研工作在本学区享有良好影响,但在校本教研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6、基于学校、教师发展中的问题的研究少,研究还比较泛化、虚化。学校缺少校本教研的整体思考,存在着随意性。
7、教师的自我反思不足,对新课程的理解尚需努力,有些老师的课上,课改离得比较遥远。
7、研究的精干团队尚未形成。缺少对教师专业的有效引领,缺少针对学生学习方面的研究。
8、课题的研究仅仅局限在点上,尚未在面上铺开(或者说研究的力量不够具备)。
二、战略定位
紧抓课改,寻找突破点,体现前沿意识,具有内涵优势的,特色鲜明的校本教研及教师专业发展路子。力求在今后三年内出名师,出特色。
三、工作目标及策略
(一)教师培养总目标
明确专业发展内涵,把握教师发展趋势;
引导参与课题研究,创建研究骨干团队;
名师工程实施导向,推进不同层次提升;
实施稳定队伍策略,确保素养整体优化。
(二)教师培养具体目标
1、学历尚未达到大专的,鼓励其在职进修。教师大专学历达70%。小学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60%
3、力求使教师稳定,尤其是青年名师。确保教师流动率每学年在5%以内,青年骨干教师流动率三年内在3%以内。
4、杜绝在教师出现严重的师德方面的事故,对待教师师德方面,家长年满意率在95%以上。
(三)教师培养主要策略
1、 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构建学台,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制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策略
信庄校本教研工作三年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