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方励:你必需有更极致的追求 方励
一直和文艺片相濡以沫的方励,这一次根本站在了观众的一边,“《二次曝光》是2/3是为观众考虑的”。为了愉悦观众,“我们费尽全部的心血,在艺术,在影像,音效,在演员的演出上,甚至在音乐上极致地去追求。”
她并不以为自己制作了一部正统悬疑片,坚信“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在2021年,谁还会遵照一个模式去做”。她更愿意把《二次曝光》称为一部”当代电影”。而她的信心来自于这两三年泡在微博上的经历,“天天全部在听多种年轻人的谈话”,“今天的年轻人向往什么?向往自由的,向往不拘一格的,突破传统的表示”。
论观众:《二次曝光》是2/3是为观众考虑的
有些人说,这是李玉导演的一次转型尝试,也是方励对我国市场的一次正式问路,在商业类型片里做了一个很深的开拓,你在做这个尝试,看到的机会在哪里?里面又包含了什么样的风险?
其实从《苹果》开始,这个市场意识已经很强。因为我和李玉在做《红颜》的宣传时,就碰到了一个很大的障碍,《红颜》小说很好,但宣传不了,因为一个明星全部没有,因此从《苹果》开始,我们俩就有一个共识,就是未来做电影,要做电影的可看性,要为观众做电影,同时要有对人生,对生命的思索。
因此并不是说从《二次曝光》,我们才想到要为观众做电影,只不过是《观音山》的时候,因为剧本受挫,原来更戏剧化的小说没有能经过,因此《观音山》变得更情绪化,更多地讲青春的状态和人物的情感。
假如说,《二次曝光》有什么新的尝试,是在小说百分比上面,观众所占的份量就更重了,假如说《苹果》时是1/3,《观音山》是二分之一二分之一,那《二次曝光》是2/3是为观众考虑的。因此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尝试,能不能在全方位的为观众定做电影的时候,还能带给我们对世界的见解,和对生命的了解和感受。
因此在《二次曝光》的时候,我们费尽全部的心血,在艺术,在影像,音效,在演员的演出上,甚至在音乐上极致地去追求。追求什么呢,就是给观众满足,因为我们认为观众的审美不是过去了,不能用过去商业片的一个简单的做法,用明星阵容、大场面来推砌。
在这部电影中,你的工作更偏重于哪一点?
这个戏跟《观音山》稍微有点不一样。《观音山》是导演和我第一次亲自参加了宣传和发行,对排片的原理,院线对电影的判定,观众对电影的认知,还有营销有了一定的了解。《观音山》给了我们两个最大的启发,它印证了我们对时代的估量,就是现在的年青人,不是简单地说,你拍个类型片,她就只看类型片。年轻人有的还是好奇心,你做一个新奇的类型,或小说结构,她们还是喜爱看。这是一个验证,也是给大家一个信心。
但《观音山》它所能取得的成功,给我的最大启发,是营销,因为过去你没有这个意识,你首先想到的是电影本身,这群创作者,然后就是观众,但你忘记了中间步骤。
第一道你面对人群是谁,是院线,这是以前没有意识到的。《观音山》以后,这种意识很强烈,就像你做任何商品一样,你知道你的消费者是大众,你是工厂,但你别忘了那些超市,那些批发商,她们假如不摆你的商品到货架上,消费者看不到,或她们摆两天,就给你拿下来了,你什么机会全部没有。
因此呢,这次做《二次曝光》的时候,我作为制片人,在整个项目标策划上专心很多,不是光有讲小说的冲动,而是这个小说一出来,就想,这个小
制片人方励:你必需有更极致的追求 方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