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启示 农村合作社是怎么盈利
中国和印度全部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独独中国和印度保持了连续20多年经济连续增加的良好势头。同属发展中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人口比重很高的印度,发展农村合作社的经验将会有借鉴的可能和价值。
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1950年是印度制订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方法,使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合作社也逐步形成功效较为齐全、结构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这个网络包含信贷合作社系统、生产合作社系统、销售合作社系统、供给合作社系统、加工合作社系统和支持农业的工业合作社系统,形成了显著的专业化分工。在全部的合作社中,80%和农业相关。
信贷社。分为初级农贷社、县合作银行和邦合作银行三级,农贷社关键分布于农村服务农民,占了印度合作社总数的60%。县合作银行是全县初级农贷社的联合机构,关键业务是向初级农贷社发放贷款,同时也作为通常银行开展多种业务。邦合作银行是各级农贷社的邦级联合,也是当初的最高组织机构,它从印度贮备银行取得贷款,并向县中心银行提供资金。
信贷系统的合作社还有负责发放土地开发长久贷款的两级土地开发银行,分别设置在县和邦。土地开发银行关键以债券为资金,股金、贮备金、储蓄也是主要的资金。
生产合作社。这是印度农业合作化中组建的关键组织类型。合作化是印度学习中国和日本经验的结果,从1956年开始,陆续形成了四种生产合作社类型。租佃合作社,把自己拥有的土地,根据协议分别出租给无地农民和退伍军人,向她们提供贷款、种子、肥料和工具等,并为她们出售农业品。社员在按要求缴纳了税金之外,剩下归己。联合合作社,农民将自己的土地集中起来,社员依然拥有各自的土地全部权,在形成的统一农业区域中集体耕种,根据自己的土地和劳动分配产品。集体合作社,社员则将土地永久地交给合作社,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也全部作为股份转让给合作社。社员既可从合作社得到工资,也能够分得产品。集体合作社通常机械化程度较高。改良合作社,社员对自己的土地含有全部权和支配权,加入合作社时土地也并入合作社,但退出时土地也可带出,进退相当自由。
销售合作社。这是农民为了销售农产品而自愿组成的合作社。20世纪80年代早期,印度拥有4000多个初级销售合作社,380个县级合作销售中心,31个邦合作销售协会和1个全国的农业合作销售联合会,全国农业合作销售联合会在全国有32个分支机构。牛奶合作社就是一个较为出众的销售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就是为了处理因为销售渠道不通畅,农民有奶销不出去,还得受中间步骤的盘剥,城市则奶量供给不足,奶价奇高等问题,在政府激励下成立的。到1983年,印度全国已经有36566个牛奶合作社,社员万户,销售牛奶和乳制品亿卢比。在牛奶合作社的带动下,印度的牛奶生产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另外,印度还建起了由消费合作社、批发合作社,邦消费协会、邦销售和消费协会,全国消费协会等不一样层级合作组织组成的消费合作社体系。
加工合作社。合作社越来越多地从事农产品加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标趋势。1984年印度就已经拥有2458个农产品加工单位。
供给合作社。这类合作社关键向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也向农民提供贷款。其中
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启示 农村合作社是怎么盈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