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的姿致|姿致
冯唐应该是不喜爱董桥的。 在《你一定要少读董桥》一文中,冯少谆谆指点我们“董桥的文字,往好了说,好像涂鸦癖乾隆的字,甜腻。好像甜点,吃一口,有滋味。吃几口,倒胃口,坏牙齿”。一心贪恋旧时月色的董桥在她眼里不过是一“似古者”,无非用功在“如皮肉的文字本身”,至于“皮肉下面的骨头,心肝,脑浆”,她以为董桥甚少措意。
先不管董桥是不是甜到腻,也不管冯唐要我们少读董桥是不是在暗示我们该多读读她,单说《怎样成为一个怪物》集子里的文字,我还真以为她批董桥文字的毛病她自己也不少。
假如说董桥没向我们展示什么可观的思想和可畏的批判,那这本集子里的冯唐也没让我们见识到多少所谓皮肉之下的奥妙。全书的思想,假如能够用“思想”这个词的话,一言以蔽之,即是“冯唐赞”,副标题是“看我冯唐多聪慧”。
至于文字,看得出冯唐颇喜爱小品文,指点我们领悟小品文的三大要素,即“篇幅小、要有品、要是文”。而中国历史上有“小品文的四次浪漫”,她认为最末一次的代表是“阿城、黄集伟、李敬泽、李碧华、王小波、张弛、布丁、狗子、冯唐”,并嘱咐我们这是一份“排名不分前后”的榜单。
喜爱小品文,善哉,董桥也中意明清小品,不过我竟看不出冯唐从小品文那里承传到些什么。文章少有布局,几无起承转合,张口即是。文字文白夹杂,既不文也不白,既学不来袁中郎的清奇俊逸,也学不像张岱的含蓄哀悯,遑论屠隆的瑰奇横放,刘侗的老成恬淡。至于冯唐最感爱好的李渔,当年周作人写《笠翁和随园》早已点明,笠翁“有尤其的知识思想”,非平常文人所能及,“她的特点是放,即使毛病也就会从这里出来”。隽才如笠翁者尚且不可随兴而“放”,本就没有尤其的知识思想的冯唐徒然下笔不耐拘束,那就仅是放诞了。至于何以说一路头衔闪闪的冯少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尤其的知识思想”,诸位只消看看前文她归纳的小品文三要素就晓得了。
而她顶顶鄙薄的董桥的所谓甜腻,喜好在句子里镶嵌些“鲁迅的小楷,知堂的诗笺,胡适的少作,直至郁达夫的残酒,林语堂的烟丝,徐志摩的围巾”这类笔法,她自己也没少显摆,譬如这句“小品文是东直门的香辣蟹麻辣小龙虾,是《五更转》《十八摸》,是苏小小不让摸的小手,是董小宛不让上的小床��”不过,苏小小和董小宛是断然不愿意跟香辣蟹、小龙虾排排坐的。
或许我全错了。冯少精擅的是吐槽,当然,一等吐槽也可说是文章,不过要说吐槽即是文章,槽吐得短些,姿致些即是小品文,那我真替晚明诸公叫屈。在本书序言中,李银河说冯唐的文字很是出色,并有“受惊的感觉”,我完全相信这句赞语的真诚,因为这或许确实是“受惊”以后的判定。不过李老师的不吝赞词,无故让我想起厄普代克欣赏的约翰·凯奇的箴言,“你对不了解的事务发表意见,最终只会侵蚀你在本行中的讲话权”。
《记忆和印象》
史铁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书名《记忆和印象》取意于记忆是一个牢笼,而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史铁生说“每一个人全部是被抛到这世界来的”,站在人生的此岸回望,任何人全部不免陷入困顿和残缺,但要学会从中体悟生命的期望和博大。这是史铁生唯一一部构思独特的散文集,以细腻笔触讲述了家乡、故人、小说。一篇篇极出色的凡人小传,连缀成一本悲欣交集的人间戏剧,京味浓郁,展现了她的成长历程和坎坷心路。
《沈从文家事》
刘
吐槽的姿致-姿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