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侗族音乐教育促进德育工作初探 侗族
在少数民族地域,怎样利用当地的优异民族文化资源来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当地学校德育工作者探索的主要课题。我校地处侗族地域,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开展侗族音乐教育促进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结果。
一、开展侗族音乐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的基础
1 激发学生学习侗族音乐爱好是关键
我校师生95%全部属侗族,受当地浓厚侗族文化的熏陶,大家全部以会唱侗族歌曲、会弹侗族器乐而自豪。所以,从2021年开始每班每七天安排一节侗族音乐课,由三位侗族音乐老师来任教。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仍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深入激发学习侗族音乐爱好,对于学校经过开展侗族音乐教育促进德育工作至关主要。
为了让侗族音乐走近学生,我们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侗族音乐教学的基础思绪是:“歌曲欣赏―歌词了解―体验―,反思”。课堂教学中,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歌词大意很主要,这是学习侗族音乐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创设好的音乐情境,能够让学生融入侗族音乐场景中,从而体验、感受侗族音乐。优异侗族歌曲的音像资料在情境创设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校的侗族音像资料丰富,内容大多于当地,熟悉的歌手,熟悉的服装,熟悉的歌,尤其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使用音像播放进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学习侗族音乐的爱好,也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观。
2 领导重视、老师努力是实施德育工作成功的保障
因为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我校把开展侗族音乐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德育整体计划,纳入学校的校务工作安排,和政教处、团委的活动结合起来。领导对侗族音乐德育作用的认同,大大提升了侗族音乐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让学校各科老师全部能关注、支持开展侗族音乐教育工作。
老师走村入寨主动搜集、整理侗族音乐素材,认真做好反思,结合课程标准不停进行教学试验,主动撰写教学心得、教学论文、德育论文,极大地提升了本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实施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开展侗族音乐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的关键方法
1 演唱侗族歌曲,在演唱中接收教育
侗族音乐蕴涵丰富的德育素材,大多的侗歌是传扬民族传统美德的,含有很深的思想教育意义。比如, “父母歌”歌颂父母的辛劳,教育儿女要学会报答父母恩情; “鼓楼大歌”叙述侗族先辈们开山立寨,建造鼓楼,改造自然和战胜自然的经历:各村寨不停改写填词的“多耶”,歌唱日新月异的侗族新生活,叙述民族团结,提倡友好共处……这些歌曲能引人分辨真、善、美,学生在演唱中不知不觉地接收了教育。
侗族大歌是侗族歌曲中的精髓部分,它没有指挥,没有伴奏,以纯原生态的多声部演唱。演唱时,需要演唱者的默契配合,心灵相通才能唱出友好之音。因此教学生演唱侗族大歌时,无形中又在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让学生在演唱侗族大歌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团体精神的力量,同时更体验到团体协作的成功喜悦。
侗族大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内容大多模拟大自然的多种友好之音,所以也被称为“天籁之音”,让学生在学习演唱侗族大歌的过程中,体会到人和自然的友好之美。如《蝉歌》中的结束句“朗、朗、朗朗……”《布谷催春》中的“嘟谷、嘟谷……早出门,嘟谷、嘟谷,催人早耕种……”等句,寓意深远,生动地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友好相处,表现了
开展侗族音乐教育促进德育工作初探 侗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