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三读后感《红与黑》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万物的第一原则,乃是保存自己,乃是生活下去。
您播种的是毒芹,却指望看见麦穗成熟!
――马基雅维利
之所以选择司汤达的《红与黑》作为我研究的内容,源于最近在阅读着名企业 家万科地产老总王石先生的传记《道路与梦想》过程中,读到了王石先生早年在兰 州读大学的经历,那时的他因为倔强和骄傲的性格始终不能融入学校的环境,一心 向往着于连式的光荣,憧憬着野性和自由的生活。于是在了解王石先生的过程中, 我对《红与黑》这部小说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同父母的交流中得知,现今五六十 岁的知识分子很少不知道这部小说的,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们都曾怀着激昂和强烈 的情感对待其中的主人公,那个叫做于连的年轻小伙子。并且以此为伴度过了孤独 而迷茫的青少年时代。于是我在想,这部小说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和魅力,足以使其 在经历了近两百年的时间依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曾经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则坚信五十年后这部小说才会有读者,他 说:“我将在1880年为人所理解。”故而虽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于连,但是 我们只有在解“其中味”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能完整揭示整部小说的真实含义。
在《红与黑•卷上》的卷首,司汤达引用了假托丹东的一句话:“真实,残酷 的真实。”在《红与黑•卷下》的卷首,他引用了圣勃夫的一句话:“她不漂亮,
她不搽胭脂。 ”同时,作者还有一句题词, 至于全书总目录下, 用英文书写的 To the happy few ,意为“献给少数幸福的人”。我们将这三句题词串联起来,不难发现作
者给我们提出了两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这部小说中的真实?究竟谁是 少数幸福的人?实际上我认为,这两个问题就是敲开《红与黑》这扇大门的两把金 钥匙,因此它们也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所要剖析的重点。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真实”这个问题,即《红与黑》中的真实究竟是什么?
提到真实,在我看来,真实是一种本质,是一种经得起考验、经得起推敲、能 够长久存在的东西。《六祖坛经》说:“凡有相皆属虚妄”,能够看到的表面现象 固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毕竟是虚妄之物。司汤达反复声明他五十年后才能得到理 解,这就意味着,他所指的真实,绝不仅仅是于连的爱情,于连的死亡,神学院的 黑暗,以及种种政治斗争这些故事情节和内容,而是指一种不能为所有人一眼看穿 的真理和智慧,这才是真正的真实。不过,在剖析内核之前,我们还是要大致了解 一下《红与黑》中的故事内容。
文章的主人公于连•索莱尔快到 19岁时到德•莱纳先生家当家庭教师; 21岁
左右进入德•拉莫尔府做秘书;23岁前后左右入狱,两个月后死。从出场到被处决, 仅仅四年左右
的时间。小说第 44 章描写于连在入狱后的内心独白中有这样两句:“盛夏,一 只蜉蝣早晨九点钟生,傍晚五点钟死,它如何能理解夜这个字呢?”“让它再活五 个钟头,它就能看见和理解什么是夜了。”这样一个甚至尚未到达正午时光的年轻 人到底是怎样的呢?
文章的副标题是“ 1830 年记事”,事实上,作者通过这部小说,向我们完整展 现了整个 19 世纪法国社会的概貌:在法国小城维里埃,耶稣教会横行霸道,资产阶 级自由派虎视
眈眈,封建贵族生活在危机四伏之中,巴黎的上层社会已烦闷无聊为特征,外 省的生活封闭狭隘,心

高三读后感《红与黑》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uoxiachuanyue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