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何处不真情:真情
春节刚过,年味仍浓,数以万亿计的农民工在度过短暂而幸福的欢聚时光后,正准备再次抛家别子踏上千里征程,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家庭梦想。正是这时,我们选择了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之滨的一个小村落,统计一个一般村庄里一家一户的骨肉相别,见证一个含有时代特征的依依难舍。
农历正月初十,荆楚大地依然沉醉在春节的喜庆和团聚之中,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还在鄂东乡村不时地回想。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梁相斌率领我们来到湖北省黄梅县的时候,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仍在弥散,尤其是那些常年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她们和孩子们一起放鞭炮,嘻戏玩耍,或围着火炉,陪老人一起聊天欢笑,然而透过这些欢声笑语,我们也能感受到,一股离乡别井之前的忧愁,也正在悄然渗透。
走了多个村庄,我们发觉,这里的农村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水泥路通到了村村组组,二层、三层的楼房比比皆是,很多家庭装饰一新,仔细探询这些翻天覆地的改变,关键来自于广大农民多年来外出务工发明的收益。梁相斌以一名老记者的职业敏感提出,广大农民外出务工已不单是以往意义上的谋生存之道,而是展现出求发展、谋幸福的新特征,在这么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农民工精神层面也会有更多的“幸福”追求,她们对家的眷顾和思恋也会愈加强烈。所以,她立即决定,选择一个村庄进行蹲点。
正月十一,我们来到丁字街村四组。这个只有80多户人家约380人的小村落,早自十多年以前,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现在家家住着新楼房,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我们挨家挨户地走访,一个一个地交谈,结果印证了之前的判定。尽管还没出门的农民工依然在欢笑声中和家人齐享天伦之乐,但和她们促膝相谈之中,逐步体会到离别前的愁绪,更深深感受到她们对儿女、对父母的忡忡忧虑,而老大家对于儿女已经或马上离开,也表现出强烈的不舍和无奈。
当日,我们几乎走遍这个小村庄,却发觉留有一个很大的遗憾:没有碰到一个离家出门的实例,只能从交谈中体会离其余情景,却没有亲见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梁相斌说:“明天还要来,一定要有最生动最直接的现场。”一探询,陈院军夫妇明天一早六点多就要出门,离别10岁的女儿、7岁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赶往九江转火车。于是我们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再赶来。
正月十二凌晨,鄂东的天气还十分严寒,我们驱车从县城赶到往丁家街村,40多分钟后,天空刚刚露出曙色,村庄里依然十分平静,只有陈院军家的灯光已经全亮,一番絮絮叨叨的叮咛以后,父亲用电动车将陈院军小两口送到了公路边,上了开往九江的公共汽车。当我们再次返回陈家,看到的是以后稿件开头的那一幕情景:“父亲母亲走了已经20多分钟了,10岁的陈鑫怡依然将头埋在被窝里轻声抽咽。旁边,7岁的弟弟陈一鸣对着我们做了一个鬼脸,想笑,但一下子眼泪又出来了,也躲进了被窝。
有心何处不真情-真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