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需要书香文化的引领 书香专题校园文化
学校即使再偏僻,只要藏书丰富,也一样会成为一所好学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让每一个学生全部有最喜爱做的事》一文中所言:“阅读应该成为吸引学生兴趣的最主要的起源地。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可能你是在很边远偏僻的地方工作的,可能你那个村庄和文化中心要相距数千公里,学校里可能会有很多欠缺,不过假如你那里有一个书籍的王,而且取得结果,使之不次于在文化中心地域的工作。”
所以,每一所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在其它硬件设施还难以一时配套的情况下,把学校建设成书香气息浓厚的地方,对引领校园文化的形成,引领学生的成长和老师的发展无疑有着现实的主动意义。我校作为一处农村学校,几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培养师生乃至家长的良好读书习惯,对于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换的主动作用。
其一,“开放”把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的建设落到实处。实现中不少学校面临的问题是:一是图书资料少,少有书读;二是虽有书,但管理、开放的方法没能跟上,使原有的书籍报刊只能躺在书架上睡大觉。为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校在资金已很担心的情况下,每十二个月拿出相当大的百分比来添置新的图书及报刊,并让书架走近学生,让书籍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开放陈列,变成了“开放”的图书馆,使学生随时能读上自己喜爱的书籍,从而促进了更多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要学生喜爱阅读,我们就无须担心她的学习成绩上不去。在实践中,学校职员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哲理所在,经过提倡读书,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了解能力、写作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她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校园的文明风尚更是因得到好书的滋养而有了提升。
其二,“激励”促老师在读书文化中成长。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让老师自觉地乐于和书为伴,才能更加好地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和书卷气的养成,不爱读书的老师在教学成长的路上是不会走得很远的。而现实中浮躁的风气也不免影响到老师的心态,怎样让老师静下心来读点书便成了现在急需破解的一大难题。而其中,用活动来贯穿一直,用激励来激活职员自觉读书的内动力无疑是一条有效的措施。为此,学校每学期全部拿出一定的资金来报销老师买的书籍,以此来激励引导老师多读书;同时倾听老师提议,
校园文化需要书香文化的引领 书香专题校园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