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主张是什么.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主张是什么

  徐志摩不但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朱自清先生曾说过:“当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但也有些人骂徐志摩是诗坛“小丑”。对前人的否定和批判当然能引认为鉴,但肯定和赞扬愈加符合审美心理,于社会于历史也更有主动意义。鲁迅先生说得好:“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措施,现在就诗论诗,或也能够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认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而且顾及作者的全人,和她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切。要不然,是很轻易近于说梦的!”一样,我们看待徐志摩不是看她说的、写的、做的是否符合当下的政治标准和社会需求,而是看她对所处时代和整个历史做了些什么。只要我们不把诗人看成超人,那么,以一句或两句不理想的诗来否定一个诗人丰富的和复杂的存在的偏向,就会失去全部意义。显然是结束上述状态的时候了,因为新的时代召唤我们审阅历史留下的误差,并提醒我们注意像徐志摩这么长久受到另种看待的诗人重新唤起大家热情的原因。
  一、不竭的创作源泉
  徐志摩和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她一生对于“爱、自由、美”的顽强不悔的追求。纵观徐志摩短暂的一生,颇多传奇色彩:她生于富商之家,不继父业却成了诗人;放弃唾手可得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而离美赴英;一生拒绝旧政府的邀请不愿当官;和平民百姓交好甚至和乞丐做好友;家中有楼房她不要住,偏要到穷山僻野的寺院中去住;和出身名门、贤淑端庄的张幼仪离婚,追求林徽因不成,后遇陆小曼两人爱得感天动地……凡此种种,无不表现出她至情真率的个性。她的这些石破天惊的举动,尽管和当初的社会格格不入,但全部是她听命于心灵呼叫的自由选择。她正是想以自己的行动为表率,以抗衡恶俗,救助她人。她在写给张幼仪要求离婚的信中说:“……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相互有改良社会之心,相互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楷模,勇决智断,相互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在徐志摩看来,解除了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关系,就解除了痛苦。假如没有这种勇气,怎么能谈得上改良社会,造福人类。她的离婚、再婚,无非是想争取自己真正的恋爱,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生命。
  徐志摩最感人的特点,是她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她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感情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她站在雨中等虹,她甘冒社会的大不韪争她的恋爱自由;她常能走几里路去采几茎花,费很多周折去看看一个好友说两句话;这些,还有很多,全部不是我们平常能够轻易了解的神秘。实际上她只是比我们认真,虔诚到傻气,到痴!那么,她真是个怪人么?不,一点全部不是,她只是比我们近情、近理,比我们热诚,比我们天真。正是这近乎傻、近乎痴的求真精神,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人世间极为难得可爱的真人――“就使打破了头,也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也正是这可贵的求真精神,使她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没有激情的人作不出好诗,更不可能成为优异诗人。徐志摩的感情岂止丰富,诗兴勃发时就像“山洪暴发,不分方向地乱冲”,“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全部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其结果,自然形成了瑕瑜互见,良莠交织的“残破的花样”。这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有着她那样经历的诗人来说,是很自然,不足为奇的。
  二、虔诚的创作态度
  徐志摩吸收和承继了英国浪

论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主张是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