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的自律研究
摘要:本文从金融机构违规现状、金融监管的主要模式入手,进而提出金融机构自律这一不容忽视的模式。 并分析了自律监管在我国金融监管中的地位、 理论依据及激励金融机构自律的措施。 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金融监管的成本, 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金融机构 ; 自律 ; 监管
在中华人民 __ 境内依法设立和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 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等。 对于从事金融业务的这些机构而言,诸如市场风险、制度风险、机构风险等是客观存在的,不仅对其经营具有负面影响, 而且还可能引起国家经济、 乃至全球经济的动荡。同时,除了这些客观存在的风险之外,由于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等主观因素带来的风险也因其极具破坏性, 而日益受到监管当局的关注。
一、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现状及金融监管的主要模式
( 一) 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于传统体制的影响以及监管失效导致的违规。如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因素,如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国有企业建设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 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的现象 ; 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善,造成庞大的不良债权,导致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状况 ; 金融机构业务中违反利率政策,采取各种方式高息揽存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此外,我国证券、期货市场也存在不规范的经营、违法违规现象,如一些证券机构和企业 ( 包括上市公司 ) 与少数银行机构串通,牟取暴利,将股市的投机风险引入银行体系 ; 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逃避国家监管,违规进行境外期货交易,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 ; 上市公司不规范,上市甚至成为扶贫圈钱的手段。对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采取相应措施,遏制上述风险,防患于未然。
( 二) 监管模式
为防范金融风险,各国都通过采取不同的金融监管模式来规范金
融机构的行为,规避风险。 由于不同经济发展和背景以及立法等,各
国的背景、地域、文化、经济发展进程、法制传统以及政府和有关部
门对经济的监管也各不相同, 各国金融监管框架和组织结构千差万别,
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框架。 目前有影响意义的金融监管框架和组织结构
有两类:其一,以非制度化著称的英国模式, __ 、澳大利亚、新西
兰即属此类 ; 其二,以规范化闻名于世的美国模式, 其监管比较严厉,日本、欧洲大陆国家多属此类。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主要是采取政府监管为主导的监管模式,这种方式有诸多弊端。比如,在监管体制上,央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之间,各监管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 各监管机构与分支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起明确完善的协调机制 ; 在监管内容上,偏重于合规性检查,风险性检查不足 ; 在监管依据上,法规、规定不完备,监管活动随意性较大 ; 金融业自律机制和中介机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监管资源不足,监管漏洞较多。因而,修正我是
金融机构的自律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