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教案
———————————————————————————————— 作者:
———————————————————————————————— 日期:
2013-2014学年度 七年级 班 语文教案
课题
月亮上的足迹
课型
新授
上课节数
备课人
杨佳芬
审核人
张春霞
兰国林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
继续学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在课本上随手圈点勾画,标出关键语句,画出你喜欢的语句或有疑惑的地方。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语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的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舱四个部分变清晰流畅,结尾语句留给读者无穷回味,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2、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4、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
与
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兴趣。
2、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
3、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
与
难点
难点
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媒 体教 具
图片
课时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导入
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丰富的内蕴尽在神话传说、文章词赋(“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民风民俗之中。长舒广袖的寂寞嫦娥、吴刚砍伐月桂的坎坎之声,无不诱惑人们去设想月球上的情形,奇妙的幻想终于在1969年7月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板书文题、作者)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整体把握文本
(1)(阅读文章,要善于把握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归纳文本主题词。 (登月里程碑梦想成真) ⑵有梦想就一定能实现吗? (师生交流。我们正是多梦的年龄,我们却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到底能飞多高、多远)
同学们,请快速浏览课文,在感受人类登上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感悟人类寻梦之旅,梳理人类登月这一故事梗概,然后用一句最简明的话表述文章内容
(1969年
足迹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