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一个该死者的意外生存去年的时候我们讲了一期题目叫《你怎么知道他该死》。出门左转, 在优酷《罗辑思维》 2013 年的第一季, 你还能看到它。那期节目当中, 我们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敏感而前沿的话题: 死刑的废除。要知道, 全世界现在主流大国当中还保留有死刑的已经不多了。我们中国还是其中之一。所以,在中国谈论“废除死刑”,还是一个好刺激的题目。在去年我们谈到这个题目的时候, 还是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 就是“冤案”的角度来主张废除死刑的。你想, 人类不管科技发达到何种程度, 也不管我们的司法制度有多么的健全, 事实上, 我们仍然、甚至永远也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我们可以判明事实真相。那如果我们根据一个没有把握的事实真相, 判一个人死刑之后, 万一将来发现他是冤案, 那岂不悔之晚矣吗? 所以啊, 面对死刑, 我们要求一定要慎之又慎, 能不杀就不杀。那期节目是从这个角度说的。我们《罗辑思维》的另外一个创作人策划人“刘学”, 就跟我讲: 说你不能这么谈论死刑, 因为现在国际上那些要求废除死刑的主流思潮, 恰恰针对的不是冤案。而是那些根据当时人们的主流观念-- 这个人就该死。而且在事实部分已经是铁板钉钉, 这样的人, 恰恰他们认为应该废除死刑。它内部的话语当中就包含了一个逻辑矛盾: 那怎么叫该死的人又不该让他死呢?所以我就怀着巨大的兴趣,听刘学先生跟我讲这背后的全套的道理。在这当中, 他给我讲了一个发生在法国的故事,听完之后真的是让人深思啊!所以你看《罗辑思维》我们自己也在进化。去年我们的认识水平, 到了今年已经提高了。下面我就把我从刘学那儿听到的这个故事,以及背后的道理跟您聊一聊。这个案子发生在 1976 年,具体的地点呢,是在法国巴黎东南方向大概 180 公里的一个城市,叫“特鲁瓦”。“特鲁瓦”这个地方现在在中国游客心目当中, 因为满街都是时尚服装啊、名表啊, 所以很多中国人给它起了一个外号叫“打折村”。从巴黎开车过去也不过两个小时,所以现在肯定满街都是中国游客。只不过 1976 年的时候,肯定不是这样了。这一年的 1 月份, 当地的媒体播出了一个新闻: 有一个小孩失踪了, 名字叫“菲利普- 贝尔唐”。这个小男孩当时刚刚 8 岁,所以你想父母心中多着急啊。根据各种迹象呢,说明这个孩子是被绑架了。可是你要说绑架吧, 这绑匪也不露头, 也不要赎金, 就是这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所以绷了一个礼拜之后, 这个父母贝尔唐夫妇就实在受不了了, 干脆上了一回电视, 就跟绑匪讲公开讲: 说你要赎金我们给, 而且我们保证不报警, 能不能把孩子还给我们?而且不要伤害他。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但是确实起作用了, 因为绑匪露头了。只不过他露头的方式呢,又有点像好莱坞大片。这个人肯定看过好莱坞什么电影。他是用一个什么方式, 就是我先给你一个信息, 然后指引你到下一个地方取另外一个信息, 然后像一个线索一样, 最后把你指引到该到的那个地方。他先是把一封信投到了贝尔唐家不远的一个神父家门口的那个信箱里, 里面还附了小菲利普的一只手套, 就说明: 孩子真在我手里, 我没有蒙你们, 你顺着这个线索往下找。然后又找到一个牌子, 牌子下面有小贝尔唐的一只靴子, 然后又指引他到另外一个地方, 最后指来指去就指到了一家咖啡馆后面的一个停车场。那儿有一个架子,上面果然赫然就放着小菲利普的一件大衣。这个大衣里面也有一封信, 里面就指示, 你把多少多少赎金, 哪天晚上你放在这儿我来取, 然后孩子我还给你。那父母当然照办了, 就把赎金放在那儿, 然后回家等。这当然是一个不眠之夜了,但是等来等去,第二天天亮之后,发现没人来取赎金,又把赎金拿回来。这贝尔唐夫妇可就彻底傻了呀, 不过咱们得说, 警察在这个过程中可没有真闲着, 警察当时就派了眼线在那儿盯着。他们发现一个线索; 就是有一个年轻人, 在当天晚上两次进入这个咖啡馆去消费, 装得跟没事人似的, 先要一杯摩卡, 再要一杯拿铁。这是我编的啊, 总而言之就是进去了两次。他也没有到后面的停车场去拿那个赎金, 但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 这是有重大嫌疑的人啊!所以警察很迅速就把这个人给摁住了,这个人是当地的一个青年, 24 岁,叫“帕特里克- 亨利”,后面我们就简称他叫“亨利”了。一问,发现有重大疑点。首先,当天晚上你去两次,这就已经是疑点了。另外呢, 你想想看, 如果要绑架一个小孩, 通常而言你不能在街上行凶吧?你总得把他引诱到一个相对僻静的地方, 所以一般来说, 这种绑匪跟这小孩应该是认识, 否则小孩为啥跟你走呢? 8 岁了又不是很小的孩子了, 而这个亨利的父母确实跟贝尔唐家是来往非常亲热的朋友, 这个小孩是见过这个亨利的, 所以这个条件又符合。而且呢, 这个亨利又是一个破落户, 说白了就是经济条件非常不好, 有各种各样的作案动机, 所
95一个该死者的意外生存(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