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教学反思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的典范之作。 我原来在上这一课时,总是跳不出“教师分析,学生接受”的圈子。下面是收集的朱自清的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在教学设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 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
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很值得学生去体会
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 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 本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 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第一、理清课文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盼春、绘春、赞春。在绘春中又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部分同学搞不清这几部分的顺序,针对这一点,我把以上蓝色的字打印出来,贴好不干胶,颠倒顺序摆放在黑板槽上。为了给同学一个完整的印象,我只安排了一个同学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听同学读课文后,看谁能按照文中的顺序给这些词语找出恰当的位置 ?”我找了班内的两个
学生进行操作, 反馈的结果非常让人满意。 同时又为解决教学难点铺平了道路。
盼春、春草图、春花图、绘春春风图、 春雨图、迎春图、赞春。
第三、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比较到位。
我选取的教学内容为五幅春景图中的两幅:春草图和春花图。
其中有两个句子是教学重点内容。 “小草偷偷地从草里钻出来,嫩嫩
的,绿绿的。”这句话的处理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从小草的情态、质
地、颜色等方面分析的很透彻,使学生体会到了小草的生命力。 “花
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闹”字
到底比“叫”字好在哪里,除了语言上的表述,还找了几名同学模仿
了蜜蜂和蝴蝶的“叫声”及“闹声”,从听觉和视觉多方面理解作者
的写作用意。深刻理解作者
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的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 , 存在一下一些问题:
一、课上对课文的朗读还不够充分, 朗读课文的形式比较单一,在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 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粗略。还要采取单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声读及自由朗读的形式,在读中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些问题问的还有些碎,怕学生抓不
住问题的主干,不能理解所提问题的用意。 还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
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今后的设计时还要细心。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巧妙地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朱自清的春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