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项目: 典型事故案例
教学阶段 :第三阶段
教学目标: 使驾驶员认知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增强驾驶员遵纪守法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交通事故案例,判断事故发生原因,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要求: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做好笔记
教学学时 :1 学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场所:理论教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驾驶人数量急剧增长,但是人们的安全意识却没有增长。由于安全出行知识缺乏,法制观念不强,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2年上半年,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王金彪介绍,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0270起,造成41933人死亡、22183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1亿元。而且,全均每天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有232人!大家看看这些数字,多么触目惊心!再想一想,有多少家庭因为交通事故陷入痛苦中,我们身边也不乏活生生的例子,相信大家都能说出几个来。我从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选择了几个典型事故案例,下面我们就来逐案剖析,希望通过这些事故教训,能使我们的驾驶员以此为鉴,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行车,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案例一、安全带引发的血的教训
1、案例
2012年8月31日8时48分,灵宝市宝通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驾驶人郭世平驾驶号牌为豫M15260的金龙牌大型普通客车(核载29人,实载27人),沿连霍高速公路(G30)自西向东行驶至784公里加420米处河南三门峡境内,因遇大雨,车辆发生侧滑,翻至道路右侧沟中,造成大客车上8人当场死亡,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15人受伤。
案例分析
在这起事故中,核载29人,实载27人,不存在超员,事故发生时车辆左前部先着地,所以这部分变形较为严重,但是车体大部分变形不严重,不影响内部生存空间,伤亡的大部分乘客是因为没有系安全带,先被甩出车外,然后被事故车辆砸压所致。如果当时大家能够有效使用安全带,必然会大大减少伤亡人数。
我们看一下安全带的防护作用: (1)防止驾、乘人员被抛出车外; (2)对抗撞车时的减速度,使驾、乘人员不致与方向盘、仪表板、档风玻璃等物品发生第2次撞击。
当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或者遇到意外紧急制动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惯性力,这个惯性力可以超过驾驶人、乘车人自身体重的20倍(不同的行车速度及撞击程度有所不同),使驾驶人及乘车人与车内的方向盘、玻璃、座椅靠背、车门等发生碰撞,极易造成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一次可能导致死亡的车祸中,安全带的使用可使车内人员生还的几率提高60%,发生正面撞车时,系了安全带可使死亡率减少57%;侧面撞车时可减少死亡率44%;翻车时可减少死亡率80%。美国每年有超过1万名驾驶人因为使用安全带而保住生命,欧洲也通过使用安全带每年挽救超过5000人的生命。
有的人说,我坐在后排,不用系安全带,错了。如果发生事故,后排坐的人一样可以被抛出车外,而且,最新统计表明,车祸中后排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猛烈撞击前排座椅,会对司机或前排的乘客形成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在车祸中死亡的概率增加大约5倍。我国对于驾驶人和乘车人使用安全带有明确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1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我们的《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这一本教材中,首页是交通运输部
事故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