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藏书传奇|过云楼藏书
天价古籍拍卖背后,尘封着中国古代xx穿越历史动荡的珍藏之秘。 2021年6月4日晚,北京匡时202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170余种过云楼古籍拍出了亿的落槌价迎来新主人。至此,伴伴随过云楼楼主顾家几辈人的命运沉浮,这批堪称国宝级的过云楼古籍也经历了19世纪的秘藏、20世纪的转徙、查抄和归还的波折。康有为曾求登楼观书却未能如愿,楼管最终竟然也变成了收藏家,抗日战争期间楼主曾“要书画不要儿子”……从而书写了中国藏书史上的一段传奇。
“藏”之所源
1873年,时任浙江宁绍道台的顾文彬看中了尚书巷的一处废墟,把过云楼盖了起来。1875年,顾文彬辞官回乡,一心搜罗名画珍藏。顾家本有字画收藏,“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江南不少私家藏品流散开来,顾文彬大量买进,大大丰富了过云楼的收藏,其中有不少名家名作。楼名取为“过云”,意寓“过眼云烟”,表示“不在意天长地久,只在意曾经拥有”。
即使说得很轻巧,但顾文彬对于楼里的收藏实际是宝贝得不得了。她制订了14不准悬挂在“过云楼”的门楣上:霾天;污秽;灯下;酒边;映摹;强借;拙工印;凡手题;徇名遗实;重画轻书;改装因失旧观;耽异误诊赝品;惯习钻营之市侩;妄摘瑕病之恶宾。这也是顾家世代子孙默记于心的藏书家规。
1872年,顾文彬叮嘱儿子顾承花重金买下了唐代书法家遂良摹写的《兰亭集序》。她告诉儿子顾承,只管“放胆购之”,而且切不可走漏风声,“假设为李鸿裔所知,她也拼出重价,两家抢买,售主必更居奇”,她还颇为得意地说,《释智永真草千文》和《褚摹兰亭序》同时在手,便是当之无愧的江南第一收藏家了。
十余年后,顾文彬将过云楼传给了孙辈的顾麟士,过云楼也迎来了鼎盛时代。顾麟士字鹤逸,擅书画,有“现代虎头”之称,和吴昌硕等结为“怡园雅集”,一开吴门书画结社之先河。因为顾麟士才华出色,顾文彬便将过云楼所藏悉数传和顾麟士,以免这些藏品分拆流散。
“盛”之所起
过云楼真正成为藏书楼,还是因为顾麟士的大力搜罗购置。顾麟士之孙顾笃璜现仍居苏州,她听闻过祖父藏书的小说。清末时局动荡,当初著名藏书家杨以增、莫友芝、潘祖荫的藏书楼被毁,书也大量流出。当初曾有藏书家后人放出一大批书,顾家那时饶有资产,顾麟士便趁机全部买下,大约有三四千册,其中就有很多宋元版本的古籍,这些书成为过云楼藏书的关键,这桩买卖也令顾麟士颇为自得。
同时,据顾氏现存书籍中印鉴考索,有吴平斋、潘志万、沈树镛等藏家的藏书散出,被顾氏整批接收。
过云楼藏书常被认为“秘不示人”。顾笃璜否定了这个说法,过云楼也许可外人登楼看书,只是因为古籍珍贵而易受损,因此看书“首要一条是要有学问”。顾笃璜说,著名藏书家傅增湘登楼看书就是例证,顾麟士当初还予礼遇,留饭留宿。只是以后傅增湘私抄书目,未经顾麟士同意便公开发表,令顾麟士“有些想法”。
顾家碍于情面也接待部分附庸风雅的达官贵人,只不过备有一套专门的书画聊以应付。这套书画质量通常,但五颜六色很好看。还有部分人,即使有学问有名声,但顾家也是“恕不接待”的。顾笃璜回想,康有为曾想来造访登楼,被顾麟士婉言拒绝,因为她“有文人的清高,不想和政治沾边。”顾笃璜还记得,当初有一个叫孙伯渊的人,专门负责管理藏品、接待客人,以后也成了收藏家。
即使傅增湘
过云楼藏书传奇-过云楼藏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