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架上绘画色彩 色彩装饰画
对以油画为主的架上绘画而言,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艺术家的作品在东西方绘画理论的影响下,已展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色彩造型方面,大多数画家志在探寻形和色的关系,和色彩本身的表现规律。经过西方文艺复兴后五百多年来架上绘画的发展,可供艺术家借鉴的色彩表现样式已经相当完备。在美术界泛商业化、政治化的今天,怎样经过过硬的技术,在架上绘画中正确表示出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气质,在纷繁复杂的艺术理念中澄澈心灵,触摸造型艺术的关键本质,发明画家个人的色彩表现语言,是每一个有志于架上绘画的人理应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通常而言,色彩是绘画中画家表示自我最直接的形式。怎样要把握好色彩,追根溯源,探究色彩和素描、和色和光的关系乃是基础,亦是需要画者长久面正确课题。色彩作为视觉艺术的本体语言,是组成艺术情调和艺术风格的基础要素之一,是生成情绪美感的主要手段,是美学范围内主要的审美元素。尤其对西方架上绘画传统,更含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 、形和色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匠莱奥纳多·达芬奇提出,“人物凸现”为“绘画的首要目标和灵魂”。素描和色彩就是绘画实现其“首要目标”的两大基础手段。“科学的绘画标准首先应分清楚什么是有影物体、什么是原生阴影、什么是派生阴影及光。也就是说,首先应明确明暗、光、色彩、形体、姿态、位置远近和动静的意义。[1]”绘画随之成为讲解光、影、色的一门学问,在《蒙娜丽莎》中,若明若暗的光线处理完美地诠释了光和影,色彩向明暗透视让步,画中人的眼光直视观众,人性的光辉在画面中闪现,西方绘画历史正是由此揭开了灿烂的篇章。随即西方的古典主义时期,色彩被艺术冷落, 艺术家认为绘画是某种意义上的着色素描,架上绘画中的色彩表现长久依附于造型,“有节制的用色和中间色调”成为艺术主流。
以色彩成就著称的威尼斯画派的艺术之城——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受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繁荣的影响,宗教生活相对宽松,城市中散发着轻松享乐的生活气息,相形之下,威尼斯画派造型艺术在风格上显得愈加敏感,并突出感性的审美。城市独特的水上环境淡化了物象的形体造型,愈发突显了明亮的色彩关系。画家们所重视的传统的古典明暗对比,在这里转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因此威尼斯画派的艺术理念认为:绘画关键是在素描基础上的多种色彩组合,色彩含有独立造型和完美自足的美学价值。该派代表画家乔尔乔内在色彩表现上率先突破,开辟了架上绘画以色彩为主的先河。作于1505年的《暴风雨》,描绘了暴风雨来临前的瞬间情景,画面色彩改变微妙丰富、温润、清雅,溪水林木间浸润着奇妙的光和色,画面风景和人物好像浸透在一层有色的大气之中,画家细腻优美地表现了牧歌式的抒情美感。威尼斯画派的另一位大师提香·韦切利奥推进了油画技法上的革新, 将油画的色彩、造型和笔触的利用推进到新的高度,油彩的技术潜能得到充足展现。在作品《达那厄》中,处于强烈光线之中的裸体达那厄慵懒地躺在画面下方,和黑暗之中作起身动作的老妇人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画面上方天空乌云密布,似有雷电交加之势,在黑暗中却又透出一片金光,随之而落的是一阵黄金雨……,画面色彩处理大胆奔放,色彩和光对比强烈,深暗的色调之中色彩改变微妙,笔触挥洒自如,在写实之中给予作品写意性的审美,能够看出艺术家对色彩和光的艺术审美追求。提香的一位学生在笔记中
重读架上绘画色彩 色彩装饰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