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近十年中国早期现代教育研究综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近十年中国早期现代教育研究综述
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是指中国传统教育适应传统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现代教育逐渐适应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转变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在早期教育现代化研究取得诸多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参考。关键词:教育;教育改革;早期现代化;问题与不足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的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更高层次的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现实变革,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变革运动。近十年来,随着学术界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深入。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逐渐关注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并对近十年来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就论文而言,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张平海、吕育才发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现代化与中海发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以来,已有30多篇专门论述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既有宏观的整体描述,也有微观的区域研究和个体研究。以下是一些主要观点。,首先要解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历史分期问题。关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开端,学者们普遍有两种观点。田正平、王烈英、张平海等学者从1862年
“史静文同博物馆”的建立开始,将洋务派的建立作为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起点,认为洋务派的建立是中、王建华、瞿海东等学者认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始于清末新政时期的“废科举、设学堂”,标志是1904年第一个现代学术体系“癸卯学制”的建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不同。王金霞和赵认为阶段问题是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概括和揭示。教育早期现代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需要分阶段进行研究。早期教育现代化有四个重要指标: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和世俗化。根据不同的指标会得到不同的阶段。因此,以“洋务派”作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作为衡量指标是科学的。《中在“史静文同博物馆”增加了天文和数学博物馆,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以科学标准为基础,以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一些社会科学正式进入学校课程为衡量指标。但以清末新政的“贵卯学制”为出发点,以民主化、制度化为分期指标。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教育思想的更新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是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证,正确处理中西文化的矛盾是实现教育内容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张平海的总结对今天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具有借鉴意义。,中国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整体过程,而是不均衡的。一些省、自治区走在教育现代化的前列,而另一些则远远落后。要想客观地把握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要分地区、分个人来研究。河北省(直隶)是表现最突出的地区之一
为了充分反映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我们不能忽视这个过程中“基础”层面的变化。20世纪初,科举制度的废除使现代教育制度在农村得到了很大发展。摘要:以江西省桂桥小学为例,李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其办学经验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启示,提出要重视民办教育在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郝金华、田正平关注农村新教育始终处于困境,民国时期农村小学教师的收入反

近十年中国早期现代教育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92629196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3-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