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风波下的“和陵”之疑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盗墓”风波
田里的玉米都已经收尽,成片裸露的黑土上只有四处堆积的玉米秸秆,不时会有大股的浓烟从田里飘向村里,房屋和穿村而过的公路就会消失在一片迷蒙中。“烧荒是不允许的,但还是有人会偷偷干。”哈尔滨阿城区三清屯村民朱晓杰告诉本刊记者。11月初的东北农村已经进入农闲时节,朱晓杰和担任阿城区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员的丈夫乔文武一周来却日日不得空,带着各路人马去老母猪顶子山上看“被盗”的金代古墓成了主要工作,“最多时一天跑两三趟”。三清屯是距离老母猪顶子山最近的村庄,走到山脚下有两三公里远,山上除了归林场管理的集体林地,还有一些村民可以承包的荒地,乔文武夫妇就包下了100亩左右种松树。“我家的林地就挨在石人边上,几乎每天都要上山转转,所以文管所才让我丈夫来做文物保护员。”朱晓杰说。
一路没有任何标记,本刊记者在朱晓杰的引导下从山脚沿土坡向上爬了五六百米就看见她所说的两个石人:,都没有头,仰卧在满是落叶的山地上,从服饰上看似有文武之分。也正是因为石人,老母猪顶子山被当地人称为“石人山”。除了石人,还有无头的石羊。“听老人说,它们原本都是立着的,‘文革’时给推倒的,还把脑袋砸掉了。”最醒目的是两座残损的龟趺,坐北朝南、东西并列,相距约50米,东面龟趺上有立碑的槽,却没有碑身,西面的龟趺背部只有一个小孔。由于年代久远,龟趺表面已被青苔完全覆盖,依稀可见的龟甲花纹雕刻得相当古朴细腻。由龟趺再上行50米左右是一处直径有10米左右的大坑,3个石?〔⒘邪卜旁诳拥住!爸屑淠歉鍪谴蟮模?两边是小的。以前能看得很清楚,这些年因为水土流失,两边小的都快被掩埋住了。”朱晓杰对本刊记者说。据阿城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韩锋介绍,这处墓穴可以确定是金代早期古墓,被盗还是几十年前的事,现在已经无从追查。10月下旬黑龙江省考古队也对石?≈械那樾谓?行了勘查。“什么都没有,连石?±锿ǔ;够嵊械氖?棺都没了。”考古队队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评春对本刊记者说。被盗挖的墓穴周围还能找到四五处盗坑,坑里已经自然生长出一些树木和杂草,“那些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老坑”。石相生的存在证明墓主人一定身份尊贵,墓地刚好处于老母猪顶子山南面的一处山坳里,从散落的位置看,整个墓地要有六七亩以上的面积,两侧被山脊轻轻围拢,可见墓主人对墓址的风水已经颇有认识。然而,没有碑文、墓穴也已被盗个干净的现实让这个山麓上已处于半掩埋状态的古墓实在没更多可看,与许多荒野中的小墓地一样寂静又荒凉。
韩锋还记得11月1日接到“三清屯金代古墓被盗”的问询是来自区委宣传部。“我们觉得不可能啊,头两天才从山上下来,并没有发现新的盗坑。”10月下旬,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刚刚陪同省考古工作队到遗址现场去做了几次勘查。“等我们到屯子里去了解情况才知道是一场误会。”韩锋告诉本刊记者,为了测量被淤土掩埋的石人,省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对石人周边的黑土进行了清理,“新土的突然出现被不了解情况的村民误认成了盗坑”。没有报告文管所,也没有报告公安局,村民张文亭直接把消息告诉了媒体,他觉得借助媒体的影响力“政府会更重视这件事”。张文亭的想法并不是没有道理。阿城区是哈尔滨市文物遗址散落最多的区,因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都的金上京会宁府正在阿城区境内,全区下辖各级保护遗址有280多处,基本上都是金代早期遗存,而文管所却只有5个工作人员,“一年除去工资开支,我们只有几万元的经费,连车都不敢养一辆”。阿城区文管所的做法主要是通过聘用附近村民来担任“文物保护员”。“一年给保护员
300元,一天合下来连一块钱都不到,但这对文管所来说已经不容易了,市级以下的几百处遗址都是没有专门保护经费,这些钱是他们从自己那几万块钱中抠出来的。”赵评春对本刊记者说。
韩锋承认:“阿城区所有的田野墓葬都有年代不同的盗洞。”近期被盗的其实是距离三清屯古墓不远的吉兴屯金源郡王墓。“2003年考古研究者从残碑的碑文中确定这个墓地是金源郡王斡鲁的家族墓地后,来盗墓的就络绎不绝。”8月底,区文管所接到吉兴屯文物保护员的报告:斡鲁墓又出现新盗洞。“我们能力有限,只能请省考古研究所来进行抢救
“盗墓”风波下的“和陵”之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