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新闻资源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不少新闻媒体记者对某个区域或领域特别熟悉,许多新闻线索和报道题材都来源于这个区域或领域,这是记者新闻资源的富矿区。但是,对于这些新闻资源富矿。记者要善于开发利用,不能一味索取,要学一点涵养新闻资源的本领。
不断提高新闻资源的涵养能力应该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意识。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服务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我们新闻的源泉。新闻前辈穆青同志与河南省兰考县的半生情缘,著名作家柳青同志与“粱生宝”生活原型的深情交往,都为新闻工作者学习生活、涵养生活基地做出榜样。相比之下,一些年轻新闻工作者对待新闻资源,在认识和实践上有不少差距。有的人对新闻资源只求索取,不思涵养。有的人对群众缺乏诚心和尊重。只考虑自己如何多出稿,叫群众围着记者转,顺着记者需要说,不顾被采访者的感受,招致被采访者厌恶。有的记者策划新闻时添油加醋,弄得报道对象哭笑不得。有时因报道片面化,招致被报道者与领导之间、同志之间处于尴尬状态,一次采访招致记者人见人怕。既损害媒体和记者自身形象,又伤害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暴露出记者在思想、道德、作风方面的差距。记者对待新闻资源的态度体现着思想水平和工作作风。无论是从搞好新闻工作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素养方面,都应该端正对新闻资源的态度,少一些掠夺式经营,多一些诚心诚意地涵养。
涵养要有真情。老百姓最厚道,最懂得知恩图报。身入了,心到了,情真了,群众自然会拿你当知己。这种平民朋友的圈子越来越大,记者对社会的能见度就越高,新闻灵感就越来越丰富。20年前在乡镇当通讯干事时,我身处乡镇,常常一天之内在省级以上媒体发两篇稿子。身在最基层。哪来这么多新闻线索。的确,那时写稿写得动情写得轻松,很多老百姓都是我的新闻眼,不少乡村干部和农民为我提供新闻线索。因此我所写稿件反映的问题,都是群众关注
“涵养”新闻资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