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滋人心
【摘 要】作为班主任,他们往往较多地关注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学困生,却因为他们“差”而疏于关爱。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爱 信任 激励 感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217-02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会因性别、性格、气质、兴趣、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而显示出不同个性:有思维敏捷、勤奋上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有惹事生非、懒惰顽劣的后进生。作为班主任,他们往往较多地关注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学困生,却因为他们“差”而疏于关爱。 那么,该如何转化学困生呢? 一、关爱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班主任,要真诚地尊重、理解和体谅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老是“恨铁不成钢”,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尤其是不要当众讽刺挖苦他们。对他们的教育一般采用个别方式进行,温暖他们早已冷漠冰冻的心灵,使其真正从内心感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教育的主动权。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发展一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以普遍的友爱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感染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友爱”倾注给学困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是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在班级活动中,我常常不忘留给他们一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屡教不改的学困生,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二、信任 较之优秀生,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强。由于他们长期受到岐视,遭人冷落,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对他人心存戒备,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误,班主任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相待,切忌动辄当众批评挖苦,尤其揭老底、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剌伤他们的自尊心,给增加转化工作带来难度,甚至造成严重的教育失误。 信任一个人既是对一个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一个人自尊心的尊重。俗语说:“人各有长短。”对于班上的学困生,班主任应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决不可轻视他们,也不能让他们放任自由。作为班主任除了在思想上对他们关怀,常对他们说理教育外,还要大胆地信任他们,要用其之长,容其之短,促其逐渐变好。每接手一届学生我都大胆吸收学困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慎重地向他们委以重任或独立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工作中或完成某项活动过程
[精编]和风细雨滋人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