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编]文化研究与口红现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化研究与口红现象
从这些年的文化研究来看,并不乐观。它不可能成为主流的文化中心。所以在许多人看来,文化研究是一种边缘性的学术研究。从精英化的学院派代表到大众化的跟风文学的出现。文化研究几乎淡出文学圈。从百家讲坛走出的学者们在经过一定的娱乐性的殍化下,并很快脱落成一个表演者。学会了交际。学会了高谈阔论。从而使文化研究越加的低迷化。从百家讲坛走出的学者是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的讲坛。而是使文化走向另一条娱乐性质的另类文化上来。不可不说,这是导致文化研究淡化的一个原因。
  娱乐化的文学形式已经很高的把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正派学术研究和可以成的上很经典的文学作品淹埋。这不可不说,是历史的退步。我们今天翻开那些学术方面的论文,感觉很枯燥。《学术争鸣》是一个主要以文化研究为主的学术性杂志。在书店里常常能看到摆放很久的有关这方面的文集。如果说,学者在文化方面最有话语权,那么这些学者能代表文化真正的走向么。朱大可把诸如余秋雨的文化现象称作是"文化的口红现象"“老年人的梦游”。余秋雨被称为“文化大师”但是这能说明余秋雨能带来文化研究的热潮么。
  文化学者的论点也不过是有限知识的叙述。可以说,文化研究的命脉是掌握在自身发展的特点里面。前几年,余秋雨的“文化论”引起“国学热”。从此以后,余秋雨脱离学院派的束缚。走上了文化研究的道路。但从他多年的学术游历中,他只不过是美化文化。给文化的嘴上抹了一片口红。

[精编]文化研究与口红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仅仅三声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