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读后感.doc《精神分析》读后感
《精神分析》读后感
这是一本小书,握在手里手感很好,题目是《精神分析》。 作者是伊凡。瓦德,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2016 年翻译到中国,2016年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首先感觉装帧朴实又不失精美,是我喜欢的类型;翻到 里面非常有意思,图文并茂,叙述生动、流畅;跟以前读的 精神分析理论的书完全不一样,像《精神分析引论》刚读起 来晕晕的,那种缜密细致的论证、叙述风格也和中国人的不 太一样,需要安静地读。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读得气 都透不过来。本书却不同,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里面的资 料非常多,几乎把精神分析的起源到当代的发展囊括一空。 所以我感觉这样的小册子一册在手,可以把精神分析的主要 概念、整个发展理论以及治疗完全的有一个把握了。
试举几例:他讲到对梦的解释,可以有几种不同理解, 可以用经历上来解释他,也可以用象征方法来解释他,或者 对他的措辞来做出联想进行解释,还可以从反面的意思来解 释,比如:梦中着火了,我们可以说他代表水,也可以解释 为曾经经历过一场火灾,也可以联想到,想到性的渴望,联 想到炒老板。
每一个理论或概念的旁边还有配上生动的图画,看起来
非常有意思,像绘本。
还讲到精神分析不是一种宗教的仪式。很多人误解精神 分析可以是给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提供慰藉,或者是一种新的 形式的保障,但是恰恰相反,精神分析并不是一种元心理学, 精神分析是牢牢的把旗子根植于科学的领域中。还有讲到俄 狄浦斯情结,这个概念是精神分析里面弗洛伊德当做一个主 要的冲突区,这里的解释言简意赅。他说,奥迪普斯情节, 就是各种情感共生共存却又彼此冲突,代表爱和嫉妒,竞争 和依赖,这些东西混合到一起,并且指向父母或父母的代替 者,他说这种矛盾情结每天都在发生。俄狄浦斯情结有两种, 一种是正向的,就是对父母中异性者的性欲望,以及希望父 母中同性者死欲望;负向的俄狄浦斯情结表现为对父母中同 性者的爱,以及对父母中异性者的嫉妒和对立,这两种形式 在不同形式上存在于俄狄浦斯情结的所谓的完人的形成中。
自体心理学,谈到健康的自恋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维护 自己的一个主要的方法,如果没有的话,如果自己正常的自 恋没有,健康的自恋没有,会导致自体的崩溃,这些情况, 以后会形成一些异常的冲动,愤怒,性格,性的倒错,等等, 这些都是自体崩溃的产物。导致自体奔溃的原因是病人儿时 与父母形象连接的反复断裂。
这里还澄清了一个误区,外面的人不知道精神分析,认 为精神分析是对一个人可以任何东西都可以进行分析和研
究的,能够完全的掌握他的,事实上不是这样。弗洛伊德很 严肃的把精神分析称为“一个不可能的事业”,也
《精神分析》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