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张中行流光碎影的一生
在燕园,曾经住着四位老先生: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人称“未名四老”。四老中金克木、邓广铭早已仙逝。2007年2月24日,张中行先生也走了,享年98岁。
安守“都市柴门”
张中行,原名张璇,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做过教师、烧炉工、阅览部主任、出版社编辑等不同的工作。1949年,张中行终于落脚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终生。
张中行一生历尽坎坷磨难,平生饱学,满腹经纶,终于在80岁以后才得以彻底抒发,创造了中国高龄畅销书作家的纪录。他的著作《负暄琐话》、《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十几本散文集,在国内外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被季羡林先生称为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之一。有人评价,张老的《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堪称中国当代《世说新语》,《顺生论》则堪称中国当代的《论语》。
张中行研究国学、逻辑学、哲学,不仅思索老庄、孔孟、佛学,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这在当代文人中并不多见,其成就令众人仰视。与张老有半个多世纪交情的好友启功这样评价张中行:“说现象不拘于一点,谈学理不妄自尊大。”熟悉他的人评价他是性格耿直,心地善良,有长者风范。
可是张中行一生清贫,85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书几乎别无一物;可老人对此却从未有怨言,甚至还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安于在柴门内做他的布衣学者。
与“姐”厮守半世纪
张中行的夫人李芝銮是世家独女,张中行对她的第一印象是“体貌清秀而性格温婉”。两人1936年结婚,“过起了用小煤火炉做饭吃的生活,虽简陋而安适”。李芝銮长张老一个半月,两人都属猴,张老便称夫人为“姐”,两人相濡以沫厮守了半个世纪。张中行曾经说过:“我的夫人人品非常好,待人忠厚,对谁都非常好,很难得。夫人能忍,无论环境如何、境遇如何,都能泰然处之。”
张中行把婚姻分为四个等级: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关于自己的婚恋,他属于大部分“可过”加一点点“可忍”,“她的感情以及表现是旧时代的,嫁谁,护着谁,甚至舍己,却并不火热到总想抱住卿卿我我;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就没有感到过有这样的火热。”
张中行曾写过一句诗:“添衣问老妻。”张老对此的解释是:“吃饭我不知饥饱,老妻不给盛饭。必是饱了。穿衣不知冷暖,老妻不让添衣,必是暖了。”张老冬天爱穿一件小棉袄,很抱身儿,当是夫人亲手缝制。遇有人问冷不冷时,他总是一手掀起外套衣襟,一手拉出里面小袄:“我还穿着棉袄呢。”几十年夫妻之情溢于言表。
张中行女儿们回忆说:“母亲去世后,我们一直瞒着他,说母亲在医院里。不久前他自己人在医院里,还跟人说,他出院后还要写散文出书,挣稿费给妻子看病用。”
“左手书”与“半百砚”
张中行兴趣广泛,自认主要有两项,一是书法,一是藏砚。他早年曾钻在故纸堆里,看了不少书法及书论,后多有临摹。其作品还曾在中国美术馆与书法名家启功、欧阳中石等一起展出。后来,张中行自己“学书不成”,是由于自己是“生来的左撇子”。
张中行爱砚,他收集名砚也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还曾请篆
国学大师张中行流光碎影的一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