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本命年的回想.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作者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让人回味无穷。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比较今天过年与过去过年的不同风俗,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目的:
   1.了解过年习俗蕴含的乡土风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根据课前学生结合工具书查找字音,教师将以下字词板书并指名注音,带读:
   捅( ) 嚼( )  栗( )  丫( )   粘( )  秫秸( ) 盍( )
     烙饼( )  簸箕( )   门槛( )  馅( )  
疮( ) 祟( ) 亲支近脉( ) 颇( )
   二、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1.同桌两人轮流读课文,要求流畅、自然。
   2.“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可为什么作者却偏偏只写春节?
   明确:春节是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
   3.作者向我们展现了火热的春节景象,重点朗读课文的2—4段,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或者说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过年的热闹气氛,哪些语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畅谈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领会本文语言特色,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看法。)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汇报:(引导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联系生活。)
   想一想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饱享一年劳动果实之外,还寄托着哪些期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归纳,不求答案唯一,但注意概括得当。如:展望来年,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和整个村落的人际关系,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和和美美。)
   5.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看谁读得最流畅,最能体现过年时的热闹、喜庆的气氛和充满浓郁的北方风味。
   三、作业:
收集有关本地过年的习俗、传说。
第 二 课 时
  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欢快的音乐磁带。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不必拘束师生间问好,教师伴着欢快的曲子,春风满面地走进教室)同学们,当你听到这欢乐的曲子,看到自己亲自装扮得五彩缤纷的教室时,你想到了什么?眼前又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场面呢?
   的确,今天我们大家就仿佛置身于过新年的热闹、喜庆的气氛中。其实,还有一个人他在本命年里也回想起了小时候在京郊运河家乡过年的情景,他是谁呢?(刘绍棠先生)板书课题。
   二、伴着音乐读课文,激发联想
   当作者回忆起这些往事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试从课文中找原话:返老还童)那么过年到底有哪些有趣的事,让他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第四自然段)下面让我们伴着这欢快的曲子,小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第四段(既可同桌一人读一人听,也可小组齐读,还可独自一人读,但要小声点)同时想象,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热闹的场面。

本命年的回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14042****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1-03-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