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和谐教育.doc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和谐教育
梁崇科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 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教育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和谐教育的理论依据是人 的全面发展。和谐教育的本质,是以营造教育的和谐为出发点,通过教育的和谐,达到促进受教育者全面 和谐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教育;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介绍:梁崇科( 1 9 6 3 —)陕西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教育实现其重要的社会功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条 件。教育本身的功能和特点决定了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谐社会的主体 应该是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对 我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在阐述“小康社会”的特征时提到“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六个方面的 指标,这里已提出社会和谐的思想。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具 体表现为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与经济和谐发 展,政治与经济和谐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全会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 其决议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能力。”2004年12月6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 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他说,要把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扩大 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促 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2月19 口,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 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我 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别 从法律、道德、伦理各个层面提出了指标和要求,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 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总之,适应社会之发展的,成功的,理想的教育必定是和谐的教育! 和谐教育所追求的是,构建教育的和谐,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这种思想,与当前素质教育的 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和谐教育应该渗透到我们教育的全过程中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三种生产共同推动的结果,这三种生产是:第一、 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即“自己生命的生产”。第二、 使人类自身世代延续的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即“他人生命的生产”。第三、满足人们必需 的文化精神生活的精神生产和再生产,即“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这三种生产的结合构 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社会生产观。三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和谐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