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美味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鲈鱼味道鲜美是人尽皆知的。鲈鱼的品种很多,但四鳃鲈鱼却很少,四鳃鲈鱼,亦称之四鳃鲈。据说只产于上海的松江和苏北的灌河,可惜的是松江鲈鱼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野生的已基本绝迹,最近见媒体报道,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培养,松江绝迹二十年的四鳃鲈鱼又"复活"了,不久可再现风采,真可喜可贺。
我以为,天下好事大概多归功于名人效应。不是吗?自古文人墨客写松江鲈鱼的诗文数不胜数,因而松江四鳃鲈鱼便不胫而走,名闻遐迩。《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中有:"今日高会,珍馐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可见当年的松江鲈鱼已超过"珍馐";陆游在《梦记》中诗曰:"团脐霜蟹四鳃鲈,樽俎芳鲜十载无","四鳃鲈"这时已与"团脐霜蟹
"齐名;更有那范仲淹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既道出了鲈鱼的味道鲜美,也描绘了捕捞的艰辛。历史上还有个叫张翰的人,原籍江苏松江,在洛阳做官,一年秋风乍起,寒潮将临,他忽然想起家乡的四鳃鲈鱼和莼菜正是肥美之时,思乡之心油然而生,终于托词弃官还乡,使之成了千古美谈的"莼鲈之思"典故。而灌河四鳃鲈鱼则是"生在闺中人未识",文人雅士也从未问津,原因是灌河地处偏僻,过去很少有人光顾,因而名不见经传。殊不知灌河四鳃鲈鱼无论个头、口味都超过松江四鳃鲈鱼,灌河四鳃鲈鱼主要产于灌河的中下游,其下颌突出,口大,全身呈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不规则地散布着很多小黑点,体大延长,肉肥嫩,小的一二斤,大的三四斤,甚至五六斤、七八斤,有一年,响水饭店曾购过一条二十八斤重的大鲈鱼。我忽然想起有人曾赠灌河四鳃鲈鱼一幅对联,上联是:百里灌河风光独特人间无比;下联是:四鳃鲈鱼口味绝伦水族为尊。这倒是恰如其分,由此可窥见灌河四鳃鲈鱼的名气了。
我居住在灌河之畔的响水县城多年,吃鲈鱼的机会不算少,但老实说,平时在家是不容易吃到鲈鱼的。以前对鲈鱼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大概是因为我们这里宴席一般都是将鱼放在最后一道菜,此时人大都酒足菜饱,有时即使上来鲈鱼也常常是“食饱无滋味”了。我印象特深的是今年的一次“鲈鱼宴”,真是大饱口福。那是六月初头,正是收麦时节,镇中的一个朋友上午打来电话,说是他南京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邀我晚上作陪,并告诉我今天从街上卖了四鳃鲈鱼,不去饭店,只在家中
"小酌",这样的“美差”,我当
天下美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