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评 相得益彰
作文教学始终是缠绕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作文评改,更是值得语文教师探讨的一项课题。传统的全批细改固然能体现老师的良苦用心,但这样的结果常常是事倍而功半,因为学生不一定看批改后的作文,或者只是随便翻翻,看个分数,并不去研究为什么要批改,因而收效不大。针对这种状况,我在作文评改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采用了“师生互评”作文评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师生互评”,就是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后(可全批,也可部分轮流批),学生针对教师的批改谈感想,写成文章附于本篇作文之后,和下一次作文一起交给教师,教师在批改本次作文时一起批改。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向学生讲清写评语的要求、方法和目的,预先辅导某些学生宣读写出的评语,并谈感想(这一点可视学生的水平而定,如果学生的水平较高,可省去),然后让全体学生对教师批改过的作文自选感受点写评语,连同下次作文上交,教师批改作文时连带批阅,讲评作文时连带评讲。这一步不能要求过高,不管写多写少,只要写得较好的都给予肯定、表扬。这样,不但能消除学生的神秘感,而且能使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我第一次实践就较成功。学生很有兴趣,不但人人都写,而且有许多学生写出了质量较高的感想。仅举一例:有位同学写了篇题目叫《难道他是罪有应得的吗》的文章,我把题目改为《玉米事件》,后来他就对此在评后感中写道:“我的题目不恰当,老师改成《玉米事件》,我仔细分析一下,觉得改后的题目确实好些。我写的是一个对计划生育工作很负责的村干部家的玉米遭了大难,还未成熟就全部被人砍倒在地里的故事。这不能说这个村干部是‘罪有应得’,虽然题目是反问句,但始终不恰当。这类题目应该用在那些被一般人认为确实有罪,而实际无罪的人身上。”这则评后感写得很好,我便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因此也激起了学生的极大热情,包括写作者本人和其他同学。
第二步,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后,除让学生自选感点外,要在批改作文时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之在新的探索中产生新的求知兴趣,享受到更大成功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兴趣,也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如果长期让其自我“感想”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会失去兴趣,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具体做法是,在批改作文时,指出每个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毛病,但只指出有问题,既不说出毛病所在,也不修改,叫他自己找出毛病,并作修改。如有一个同学用第一人称写了一篇作文,其中有一段说:“爸爸从外面回来的那天晚上,我老早就到自己的屋里休息。爸爸妈妈也到他们的房间里去了。他们坐在床上,爸爸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妈妈的脸说:“你太辛苦了,我长年在外,一点也不能帮助家里,我对不起你……爸爸的话还没说完,妈妈就扑在爸爸的怀里轻轻地抽泣起来。”这段描写当然是有问题的。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这段描写很动人,但是就全文来说是有毛病的,请你找点有关作文中人称问题的材料来看看,然后专谈这个问题。”后来她在评后感中写道:“老师,这个问题,我在一本谈作文人称问题的书中找到了答案,是人称上有毛病
。书上说,用第一人称写作,一般只能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超出这个范围的事情,应该对来源有所交待。这个场面,我当时没看见,所以不
师生互评 相得益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