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的时代演进不仅为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精神保障,而且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民族精神本身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资源。
关键词:民族精神;和谐社会;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52-01
中华民族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它积千年之精华,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1]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的特定时期,都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多次强调民族精神对指出的:“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
[2]江泽民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与世界民族之林。”[3]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民族腾飞的重要思想保障。
一、民族精神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动力
民族精神从其产生开始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发展,它本身是动态开放体系,所以其中必然包含着时代新内涵。有学者认为:“民族精神是包含着矛盾的辩证统一体,那么它的展现就只能是一个历史过程。”[4]要用历史的来看待民族精神,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的。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不一定完全适应另一个时代的需要,因此,传统的民族精神的种子要想在新时代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就必须走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之路。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民族精神在其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促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吸收更多的现代成果,注入更多的现代思想,使之由传统形态转换为现代形态,而这个过程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进程。
二、民族精神为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精神保障
科学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追求综合质量、效益最优的发展,而这个最优,没有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等民族精神的推动和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民族精神是进行所有工作的基础,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基础的作用。如果没有以优秀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科学文化就会异化成危害人民的工具。例如“毒奶粉”、假疫苗、 “毒大米”、“皮革奶”等。要提高现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要用时代精神振奋人,用民族精神凝聚人心,从而保障科学发展观的顺利践行。
三
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