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百年新闻传播史上的两次飞跃[内容提要] 20世纪是世界新闻传播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世纪。新闻传播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传播领域由“小众”到“大众”的飞跃;第二次是由单向传播到双向、多极传播的飞跃,它为“新经济”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开放度,促进了大众传媒的更新。即将过去的 100 年,是世界新闻传播业蓬勃发展的 100 年。如果说,这 100 年起始于新闻传播的一次飞跃——从“小众”到“大众”过程的完成,那么,世纪末则实现了另一次飞跃——由单向传播到双向、多极传播的转变。这一次飞跃的意义较上一次更为深远,因为它已不仅是媒体自身形态的变化,它的变化还引起了社会经济形态的相应变革(或者说它本身也成为了一种经济形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第一次飞跃被记录在新闻传播史中,第二次飞跃则被书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第一次飞跃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正当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候,产生于 19世纪 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真正具有了大众化的内涵。这一时期,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由过去的几万份增加到十几万份, 几十万份乃至上百万份;读者范围也不断扩大,由过去的政界、工商界等社会上层人士拓展到中下层民众。这种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的质的飞跃,宣告了一个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这一次“飞跃”的意义或作用在于: 首先,它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已达到顶峰(或曰“最高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是资产阶级报业发展的先奏,而报业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相对于封建社会的“小众化”(贵族化)而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报刊已经具有了“大众化”倾向。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本身不成熟,其报业发展也屡遭挫折。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将资产阶级报业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普通民众为读者对象的“廉价报纸”(亦即“大众化”报纸)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报纸日渐迎合下层民众的口味,且售价低廉,读者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此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尚未进入成熟期,报业的经营、资本的流动、企业的竞争等均处于无序状态,保证报业正常发展的一些必要的法律、制度、规范也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这一时期的“大众化”只是具有初步的形态,其发展也十分不稳定。以美国为例。 30年代初期美国先后有过 34种售价一分钱的廉价报纸,其中约 20种生存不到一年就夭折了。即便是办得相当成功的廉价报纸,如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和纽约《论坛报》,其发行量也不过几万份,与后来的大众化报纸不可同日而语。直到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最终成为“经济上的强者”并掌握了集中统一的政治权力、资本主义的舆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一部分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之后,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才进入了黄金时期, “小众化”向“大众化”的历史性转变才真正完成。如同经济领域中“金融资本”的形成以及资本的输出标志着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的到来一样,新闻传播领域中由“小众”到“大众”过程的完结,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到达了它的顶峰。第二,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进步封建限禁的取消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近代大众报纸产生、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大众化报纸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由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议会民主制首先在英国,继而在其
论百年新闻传播史上的两次飞跃.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