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第七章
第五节
五官科病证
整理课件
目赤肿痛
目赤肿痛是以目赤而痛、羞明多泪为主症的一种急性常见眼科病证。本病俗称“红眼”、“火眼”。中医文献中,根据其发病原因,症状的急性和流行性,有称“风热眼”、“暴风客热”、“天行赤眼”。
【病因病机】
【辨证】
整理课件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合谷 太冲 风池 睛明 太阳
配穴及操作:
其他治疗:
整理课件
【经验介绍】
【附注】
【小结】
整理课件
麦粒肿
本病是指胞睑生小疖肿,形似麦粒,易于溃脓的眼病。临床以眼睑缘硬结、充血水肿、压痛为主要特征,因其形似麦粒故名。中医文献中将本病的轻症称为“针眼”,重症称为“眼丹”。
【病因病机】
【辨证】
整理课件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以局部穴及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太阳 鱼腰 风池
配穴:
其他治疗:
整理课件
【经验介绍】
1.贺舜歧用放血疗法治疗麦粒肿,方法:取患眼同侧耳尖穴,患眼对侧肝俞穴,用三棱针刺入2毫米,放血6~7滴。每天一次。结果:1次治愈147例,占79%;放血两次治愈33例,占18%;其余5例,放血3次以上治愈,占3%。
2.刘玲玲用针挑法治疗麦粒肿42例。治疗部位:背部第l~12胸椎至腋后线范围内寻找反应点,多为粉红色或暗红色充血性疹点。治疗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破疹点放血2~3滴,1次未愈可隔二日再挑治1次。结果:治疗二次后总有效率为100%。
整理课件
【附注】
1.疗效评价 麦粒肿初期,针灸可使其消肿散结,已成脓者亦有止痛和促进早期排脓的效果,但疗效不如初期,建议转眼科处理。
2.预防与护理 患处切忌挤压,以免炎症向眶内甚至颅内扩散,引起蜂窝组织炎,甚至海绵窦栓塞及败血症等。注意眼部卫生,屈光不正者,应合理纠正。
整理课件
【小结】
麦粒肿乃是一种常见的睑腺病之一,证属实热者为多。
针灸以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为原则,处方以近部足太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对症取穴,针灸多用泻法。
整理课件
耳聋、耳鸣
耳鸣是指听觉器官并未受到外界声响刺激,而自觉耳内鸣响,可由听觉器官本身和神经传导径路的病损以及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引起。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耳聋往往由耳鸣发展而来。两者在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故合并论述。
【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
整理课件
《五官科病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