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刘大夏-弘治中兴第一名臣.doc.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刘大夏: 弘治中兴第一名臣明孝宗弘治一朝( 1488 ― 1505 年), 颇多善政, 史称其为弘治中兴, 刘大夏则是辅佐明孝宗将弘治中兴推向高峰的第一名臣, 史家将其比作促成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房玄龄、杜如晦和推毂宋仁宗实行仁政的韩琦、范仲淹。中国论文网/view- 刘大夏( 1436 ― 1516 年), 字时雍, 号东山。入仕后, 历任兵部主事、郎中和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兵部尚书, 清正廉洁, 干练多才, 办事能力极强, 历官皆著政声, 朝廷赞之, 百姓怀之,“虽妇人女子皆知其贤”, 在弘治朝众多名臣中的“第一”地位, 在当时即已被朝野公认。明代自英宗朝开始, 积弊丛生, 日甚一日。明孝宗继位后, 力求更新, 变惰政为勤政, 变弊政为善政。作为辅佐大臣之一,刘大夏的贡献,远比别的大臣突出。其一, 练达务实, 不尚空谈, 议而能行, 行之见效的议政风格, 使通常威严隔膜的君臣会见和迂阔空疏的庙堂谋谟, 变得亲切实在, 如挚友促膝, 如家人倾心。刘大夏让明孝宗对他的召见, 几乎每次都如坐春风, 如游佳境, 从而促使明孝宗的勤政, 由早年的勉力为之, 变成晚年的乐而为之, 期而待之, 直臻其一生勤政的巅峰。以明孝宗、刘大夏为主角的弘治勤政,也成为我国古代史上最为感人的细节之一。明孝宗的祖父英宗、父亲宪宗, 是有名的惰君, 很少视朝, 更少召见大臣议事。明宪宗有生理缺陷, 说话结巴, 含混不清, 因此极少和臣下对话。偶有一次召见内阁大臣访问时政, 几位阁臣因听不明白, 没法作答, 只好“叩头呼万岁”, 一次本属庄严肃穆的庙堂议政, 啥事也没议,就在这莫名其妙的“万岁”声中草草收场,如同儿戏。明孝宗却是一个特别勤政的皇帝,从继位开始,即一改父祖惰政恶习,勤于视朝,坚持“每日清晨视朝, 遇雨则免”。却也和其父祖一样, 很少召对大臣, 偶有召对, 也极简短。直到弘治十年( 1497 年) 三月, 才有一次比较隆重, 为时也较长的召对。但过后又归寂然。徐溥时任内阁首辅, 次年致仕, 在内阁十二年,“终溥在位, 亦止此一召而已”。三年以后, 弘治十三年( 1500 年)四月,因大同边防告警,明孝宗才再次召见阁臣,面议军务。过后仍是“阁臣稀得进见”, 而且视朝时间也经常推迟, 已有步父祖后尘, 由勤政变惰政的趋向。然而,从弘治十四年( 1501 年)十月刘大夏入朝开始,明孝宗的勤政便陡然升级, 大放异彩,几乎无日不视朝,并经常于散朝后接着召见大臣,细商政务军务,且多为长谈。过后, 便有切实可行的除弊求善的政策和措施出台, 并动真格, 抓落实。明孝宗生来体弱多病, 常在感觉欠佳时, 默诵一诗以自为调适:“自身有病自心知, 身病还将心自医。心若病时身亦病, 心生元是病生时。”以如此孱弱之身, 居然将这种近乎狂热的勤政状态, 一直坚持到弘治十八年( 1505 年)五月病故,近四年的时间,不但不稍懈怠,而且日甚一日,执着有加,直到生命终了。刘大夏是弘治十四年( 1501 年)秋,由两广任上被召入朝任兵部尚书的。一见面, 明孝宗就问: 多次召你入朝任职, 为何总以有病推辞?刘大夏答曰: 臣委的年老多病况见近年四方人穷财尽, 易于生变。兵部掌管朝廷机务, 万一变生, 以臣下的能力, 不足以了此事, 故忧惧不敢来。这是刘大夏第一次受明孝宗召见, 答语质朴实在,

刘大夏-弘治中兴第一名臣.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