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doc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
中蜂采取人工育王,能严格选择种蜂,创造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营养条件,按照计划要 求的数量和时间,培育出成批的优良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一、中蜂人工育王
1•育王的条件
中蜂进行人工育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丰富的蜜粉源
育王要有丰富的蜜粉源条件。蜂群建造优良的王台,是在蜜粉源丰富的阶段。自蜂群繁 殖最高峰算起,经过移虫、羽化、交尾、产卵,以至提用,不少于1个月。因此,应有连 续40d左右的蜜粉源。
⑵温暖而稳定的气候
蜂王和雄蜂的发育、交尾,要有20°C以上稳定的气温条件。⑶大量适龄健壮的雄蜂
雄蜂性成熟期,在10 d以后;蜂王性成熟期,在3 d以后,如从移虫育王算起,则在 移虫16 d以后。因此,应在移虫育王前第17 d开始培育雄蜂,这样就可使得所培育蜂 王的性成熟期与雄蜂的青春期相吻合。但是,当要使蜂王性成熟时有大量的雄蜂,还要将 上述培育雄蜂时间提前7 d ,即在移虫育王前第24 d开始培育雄蜂,或约在雄蜂开始出 房时移虫育王。
⑷强大的群势
只有强大的群势,才能育出优良的蜂王。而强群必须是健康、无病,具备各期的蜜蜂, 特别是大量6~8 d的适龄哺育蜂。
选择种用蜂群,包括种用母群合种用父群得选择。育王时,应选择分蜂性弱,能维持大 群,种性优良的蜂群作为种用群,分别用它们来培育新蜂王和雄蜂。
由于我国各地的中蜂,在形态与生物学性能上有所差别,因此难以提出一种统一的育种 目标,而只能提出一种大概的种群选择标准,以便尽快地克服中蜂的不良性状。综合中蜂 的各方面情况以及生产上的要求,大致提出以下几条:
⑴采蜜力强、高产
生产蜂蜜是饲养中蜂的主要目的之一,选用采集力强的高产蜂种是中蜂高产的保证。因 此,要选择采蜜力强和高产的蜂群作为种用蜂群。
⑵分蜂性弱、群势强
选择不爱分蜂,能维持强群的蜂群作为种群。一般认为,华南各省能够维持7〜8框 蜂、长江流域能维持10-12框蜂、黄河流域和黄河以北地区能维持12〜14框蜂的蜂群, 如果没有其他特别的缺陷,便可留作种群。
⑶抗囊状幼虫病的能力强
在发病季节进行鉴定,选择群内没有发现病虫,或者病虫低于5%。的蜂群作为种群。
⑷吻长、体大
中蜂工蜂的吻总长,在江南各省要求超过5. 30 mm、长江以北各省应选超过5. 45 mm, 巢房内径要求达到或大于5. 00 mnio⑸迁飞性弱、性情温驯、护脾能力强
对于选留种用群,除了考察以上4个方面外,还应考察其亲代及祖代的表现,也就是进 行系谱考察,从而选出亲代性能优良的蜂群,使种用蜂群具有比较稳定得遗传性。
3•育王群的组织与管理要点
育王时,宜选择具有分蜂热或自然交替倾向的强群作为育王群,这样的蜂群移虫接受率 高,蜂王质量好。中蜂育王通常应采用有王群,而且是具有1年以上的老王群,群势宜在 8框以上,且群内必须有大量6〜8 d的适龄泌浆蜂。
⑴育王群的组织
育王群通常宜在移虫前1 d组成。组织时,用框式隔王板将蜂王(剪翅)限制在箱内 一侧2〜3框区内产卵繁殖,另一无王区作为育王区。在育王区内,放2个有粉蜜的成熟 封盖子脾和2个幼虫脾,幼虫脾居中。育王时,育王框插在育王区的2个幼虫之间。
育王群群势不足时,应提前6〜7 d补进老熟的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