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突围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写在前面】
如果把淮南比喻成一部“著作”,封面就是煤城,封底写上的则是两型城市。而书的正文,是淮南从煤炭资源型城市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转化过程。
淮南将如何完成转型?
让我们以“阅读者”与“观察者”的视角切入,在一系列新理念和创造性举措中,感知淮南从“矿竭城衰周期律”中突围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背后,是淮南对自身转型的冷静思考,还蕴含着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细节,以及扣人心弦的财富故事。
2009年12月,两型城市的战略目标正式提出,这是淮南市决策者为实现产业与城市蝶变树起的一座新航标。从煤电资源城市到建成两型城市,淮南之路可分为“三步曲”,目前处在向第三步迈进的关键阶段,“淮南模式”的立体轮廓,已经清晰地显现出来。
我们期待,淮南能够从煤炭“一马当先”变成多元产业体系“万马奔腾”;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两型城市的淮南答卷,必将绚彩夺目。
放眼全国会发现,淮南构建两型城市,是在探索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这道“特殊考题”的新答案,由此引发出的思考,才是淮南之梦的样本意义所在。
【观察】
解读淮南转型方略
从“矿竭城衰”到“矿竭城存”只有一字之变,但反映的是淮南在破解“煤炭方程式”时的多层面改变,恰恰是这种改变,重塑出淮南的全新形象。
如果说三安公司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照亮着淮南高新产业的发展方向,那么,淮化集团斑驳的旧痕则印刻着淮南传统产业的历史轨迹。6月下旬,当本刊记者穿梭淮南采访时,从山北老城区到山南高新区,虽只有舜耕山一山之隔,但在穿透时空的对比中,彰显着淮南的新动向。
三安公司所在的淮南高新区,是山南新区的一个重要功能板块;山南新区则是淮南市着力打造的现代化新城,其背后是淮南构建两型城市的铿锵脚步。如今,淮南正在通过一系列创造性举措,努力打破“矿竭城衰的周期律”。
对于任何一座面临“矿竭城衰”难题的资源型城市来说,淮南正在进行一场改变发展方式的试验,引来外界的强烈关注当在情理之中。
那么,淮南将如何打破资源周期律?让我们以观察者的视角走进淮南,去感知一座煤炭资源城市向山水园林城市的蝶变,并且在产业牌、城市牌与融入牌中探寻淮南转型的路线图。
升降曲线背后的产业转型
6月29日,淮南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约“联姻”,双方将在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产学研基地,合作领域涉及产业研发基地建设、人才基地建设和科技合作,以及共建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创业园等。此前在1月24日,淮南已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淮南高新区设立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淮南研究院并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在中科院项目的近旁,三安公司的巨大厂房已经拔地而起;淮南首创的“云海战略”创新实践区也已经启航。据悉,淮南是华东地区第一个将“云计算”研究开发纳入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的城市,目标是在
5年内发展成为合肥经济圈,乃至华东地区“云计算”、“海应用”领域的核心集聚区。
当这些事件叠加在一起时,我们能强烈地感触到,淮南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从产业发展数据的升降曲线中,就能看到这种转型。
在2010年工业增加值的占比关系上,%。同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近15亿元,%,,“十一五”期间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40%。对淮南这座百年煤城来说,不要小看这样一些数字之变,这是淮南的非煤产业保持连续多年在上升。这条上扬的经济曲线反映出的,是淮南产业结构的大变化。
而引领这种变化发生的,就是淮南市委书记杨振超提出的产业发展“四煤”战略――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从2009年7月以来,跳出煤炭看淮南,在深煤、非煤等方面,开始打出精彩的产业牌。
在“深煤”产业上,煤化工是一颗“产业树”,越生长衍生出的产业链条越多。2010年12月,中安联合煤业化工有限公司在淮南揭牌,总投资600
淮南突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