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趋势发展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然后从危害出发探讨了应对危害的策略: 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培养合格幼儿师资队伍;清醒应对现实情况;发挥监管和指导作用。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520 ( 2015 ) -01-00-01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但近年来, 此种现象日益凸显,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遵循幼儿成长和学前教育规律, 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不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 以课堂灌输为基本形式, 搬用小学教学内容和教材,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对幼儿实施教育和管理。学前教育“小学化”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会写字、会拼音、会算术,甚至明确把小学培养目标照搬为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是把小学的知识拿到幼儿园来教,或者以小学的方式开展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园会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靠拢, 甚至模仿和照抄小学教育。其结果是使学前教育这种启蒙性、奠基性的重要教育窄化为为小学做准备,甚至是提前入学。其危害巨大,影响深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严重扼杀幼儿的天性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超越幼儿心理和身体发展的水平超负荷的教育严重影响其身体和心理素质成长和正常发育很多幼儿眼睛过早近视化的现状和不健康的体型一再彰显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身心成长的伤害。同时字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过早就凝固了幼儿的思维和兴趣极大抹杀了幼儿的天性和个性不利于幼儿们的创新品质的培养和发展。(二)违背生理损害健康幼儿在“小学化”的教育中, 经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喜欢做小动作。这种表现与其大脑的生理特点有关。幼儿的大脑皮层容易兴奋不容易抑制, 注意力容易分散也容易疲劳, 在没有兴趣的活动中更是如此。幼儿眼睛的晶状体调节能力强, 视近距离短, 幼儿若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经常近距离或偏斜地看书写字, 不仅会造成近视、弱视、斜视等视力问题, 而且会形成驼背消瘦等身体健康问题。(三)打击自信个性失健自信是积极的自我评价, 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个性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交往和社会适应以及积极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等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的自我评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二是评价不客观、比较情绪化。如果在这一时期内让幼儿获得较多的积极情绪、成功体验和正面反馈, 会非常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从而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二、应对“学前教育小学化”趋势的策略(一)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养合格幼儿师资队伍要改变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状况, 培养一支懂得学前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具有爱心、耐心, 具备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手段、能创设良好游戏教学环境等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当前, 幼教师资队伍既数量不足, 又质量不够, 不少民办幼儿园的教师缺少学前教育理论知识, 缺少学前教育职业能力培训, 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加强学前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趋势发展.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