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宝座
清乾隆 御制紫檀雕云龙纹宝座
尺寸:宝座长137cm,宽95cm,高127cm;
脚踏长93cm,宽38cm,高15cm
拍卖价:RMB 71,680,000
高居于殿堂台座之上的宝座为皇权的象征,是中国家具中等级至高的器具。皇家的宝座陈设虽多,摆放形式也千篇一律,但宝座、屏风的形制和纹饰却多种多样,无一相同,构成皇家殿堂家具陈设的独特一景。
在室内陈设布局中,宝座必须居中陈设,它是皇权至高无尚的象征。平时除皇帝或皇太后外,任何人不得随意僭越。自从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的入侵,皇宫以外的宝座大多失散,流入民间甚至国外的公私藏家手中。这件清代中期紫檀雕云龙纹宝座,即是其中典型代表。
清乾隆早期紫檀雕云龙纹宝座(连脚踏),通体紫檀木制,面下高束腰,云纹曲沿,正中垂洼堂肚。借束腰承托接转,腿足膨出,从而在同样大小的面沿下,构造出更大的空间框架,使得底座部分的视觉感受更为稳定且富有张力,从而使宝座上部围屏式靠板的龙纹主题位于金字塔式格局的中心,更为引人瞩目。鼓腿彭牙的势态为罕见的曲腿足,相较其它宝座所膨出的直型腿足,此宝座的曲腿划出一个半月形的有力弧线,极为富丽张扬而大耗紫檀材料,而腿部正侧面亦满腿云龙纹,在故宫旧藏的多件紫檀宝座中多数为光素腿,可见此座工艺品奢华,等级之尊贵。床屉为硬屉,上部后配极细马兰草席,下层屉面原漆已现断纹露灰胎。七屏式座围镶板心,屏心正面浮雕七条海水云龙纹,背面髹纯黑大漆,清朝尚水德,水德五行主黑,故乃当时时代风尚体现。漆面上以描金手法绘两降龙两升龙,简约中透出静谧与华美,此木框加漆心彩绘工艺,是清代中期宫廷家具常见工艺。因历数百年,漆面已现蛇腹断间牛毛断,更证岁月沧桑。边框上横梁曲边浮雕云蝠纹,扶手板内外浮雕云龙戏珠纹。座面攒框镶心,面下打洼束腰,座面侧沿及束腰均饰四合流云纹及浮雕海水龙纹。顺着腿足曲料的轮廓起伏之势,雕行龙舒张回旋。下承须弥座式托泥,侧面满雕云蝠纹。
综观整个宝座,设计巧妙,在有限的空间内严格遵循礼制,象征王权、隐喻吉祥,屏风围板以高浮雕手法雕五爪翔龙共计九条,座下牙条雕五爪行龙五条,九五至尊的等级不言而喻。配长方脚踏,须弥座式,踏面光素,侧面束腰浮雕覆莲莲瓣纹外,满雕双龙戏珠纹,与宝座珠联璧合。散佚民间的宝座大多与脚踏失群而不成套,但此宝座与原置脚踏流传至今且保存完好,殊为难得。
参照清宫文献资料和此宝座实物的用料、纹饰、造型以及工艺特征,此紫檀雕云龙纹宝座,应为乾隆早期造办处敕令御制之作,其令人瞠目的耗材以及神工妙技,皆为后世渴望却难以匹及。
宝座背板在黑色的底漆上绘描金云龙纹,整个屏背非黑即金,贵气逼人。由于年代历久,金漆的光彩已不再浮华,沉静暗淡的漆色更宜使人遥念当年盛世之余音。此种工艺在清宫档案中称为“洋漆”,是指“描金”,明人所著《髹漆录》中“描饰第六”中称:“描金,一名泥金画漆”。“洋漆”所致范围广泛,凡黑漆地或红漆地上描金,加彩或不加彩都概括称之。据清代《圆明园漆活漆扬金定例》记载:“平面画戮扫金云坐龙,上红黄二色金,开黑漆……”所谓扬金,指的也是描金。这种漆器在康熙时就有进贡,后来由于雍正皇帝对此甚为偏好,曾令宫廷造办处专门设作坊仿制,以致在雍正至乾隆朝早
皇帝的宝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