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五章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1895—1898)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康有为、梁启超的办报活动
一、康有为、梁启超其人其事
二、北京强学会与《中外纪闻》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康有为、梁启超其人其事
1、康有为
1858-1927,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是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维新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报刊政论家。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2、梁启超
(1873-1929)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1、提出“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
2、认为 报馆有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3、提出办报四原则。
4、提出并强调舆论之母、舆论之子与造舆论的重要。
5、最早提出党报概念。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1、提出“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指出,报馆有如耳目喉舌。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创刊号上首载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概括报纸的作用:去塞求通
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
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曰:惟通之故。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比喻报纸:耳目喉舌
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今夫万国兼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值为也。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2、认为 报馆有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1902年10月2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17号上,梁启超发表了《敬告我同业诸君》。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监督政府
所谓监督政府者何也?世非太平,人性固不能尽善,凡庶务之所以克举,群治之所以日进,大率皆借夫对待者、旁观者之监督,然后人人之义务乃稍完。
监督之道不一,约而论之,则法律上之监督、宗教上之监督、名誉上之监督是也。舆论无形,而发挥之代表之者,莫若报馆。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anshenglu2
  • 文件大小795 KB
  • 时间2021-03-17